印象中的法系車,用料十足、設計精巧、技術出眾,唯獨不太懂得討好國人,在國內市場被貼上“鐵憨憨”的標簽。而同為歐系品牌,來自德國的大眾車型,卻以“最懂國人心”暢銷全國。中庸大氣、工藝精湛,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汽車的所有需求,很對口味。
口味這種東西,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如今,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獨特而又個性的法系車,又再成為新興消費者關注的對象。乘著新能源的東風,東風雪鐵龍推出了它們的最新力作-C5 Aircross天逸PHEV(以下簡稱天逸PHEV)。

天逸PHEV保留了燃油版車型個性十足的外觀設計,在看不見的地方,則祭出三擎四驅的強悍技術,23.47萬起的售價也足夠厚道。這臺“原汁原味”的法系SUV,看起來誠意十足,它是否能打動國內消費者?
作為參考,我們選取了同樣同級車型中“最懂國人”的代表-一汽-大眾探岳GTE,看看是法式風情更怡人,還是德系精工更合意。兩臺歐系插混動力SUV對決,誰“混”得更好?

原味的天逸PHEV,會“裝扮”的探岳GTE
從命名上看,天逸PHEV僅僅比天逸多了一個后綴,率真的法國人似乎覺得,即使是素顏出鏡,天逸PHEV也有足夠的回頭率了。反觀大眾探岳GTE,精明的德國人在保險杠、大燈等細節作出了適量的改動,寥寥幾筆就讓你一眼看出,這是一輛與眾不同的插混動力車型。
或許,法國人根本不屑這種添油加醋的做法,天逸PHEV外觀設計跟燃油版完全一樣,只是左后翼子板加了一個充電口,同時尾部貼上了PHEV 4WD的標識,以表示新車的研發經費燃燒在這里。

相比于其他車型用藍色的點綴表明新能源車身份的做法,天逸PHEV提供的另一款灰黑色車身套裝,輪轂、車身下沿黑色圓角矩形飾條等,處處透露著性能版車型的殺氣。炫酷的“黑化”車身,似乎更符合天逸PHEV三擎四驅的高性能本性。

和大眾家族的其他插混車型一樣,探岳GTE一上來就是一身的高配置,包括帶隨動的LED大燈、天窗、C字型的日間行車燈、銀色護板、雙色輪轂等等,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臺高配版的大眾SUV,很好地和低配車型區分起來。

藍色的GTE標識在中網十分顯眼,翼子板上還帶有發光的GTE裝飾燈表明身份,后包圍則采用GTE專屬設計,兩側帶有類似排氣的銀色裝飾,中央的黑色下護板頗具野性。
從外觀上看,探岳GTE明顯花了更多的心思討好消費者,它更像細心裝扮的居家型男;天逸PHEV則以獨特的個性示人,大膽創新,有著更高的辨識度。誰更好看?只能讓年輕人自己去投票了。
車內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包括空間
坐進車內,天逸PHEV依然是熟悉的模樣,不過操作界面進行了相應的升級,更方便你使用新能源車。天逸PHEV的儀表界面更扁平化,對能量監視界面做得非常到位。動力電池電量、發動機以及前后軸電機各自的工作狀態都很清晰明了,且屏幕顯示細膩生動,遠不是那些粗制濫造的中控界面可比的。

為方便傳統用戶使用,中控臺上的音量旋鈕旁邊增加了一個閃電按鍵,可一鍵進入能量監視界面,讓你開出最低的油耗。此外,燃油版車型上圓角矩形的點綴,中控臺和車內內則用皮質和軟質材料所包裹,處處表明,這是一臺用料十足的雪鐵龍。
說到天逸PHEV車內,大家最關心的,是車底的電池有干預到車內空間?答案是沒有,在空間和儲物表現上,新車和燃油版車型保持一致。天逸PHEV的身板長度剛過4.5米,車看起來是真不大,不過圓潤平直的車身線條,讓車廂空間利用率非常高。座椅的坐墊高度和靠背角度都比較合適,填充物是偏硬的風格,好處是長途行車不會覺得累。

探岳GTE的藍色氛圍燈,以及液晶儀表,算得上車內較為亮眼的配置了,不過整體上看,它和燃油版車型的設計沒有什么區別。當然大眾的車主并不在意,反正每一臺大眾車內都是熟悉的感覺,容易上手也是一種優勢。

在空間表現上,探岳GTE與天逸PHEV旗鼓相當,同樣是2730mm的車身軸距,讓兩款車的后排空間都顯得十分寬裕,可以在后排翹起二郎腿,這也是不少SUV剛需用戶的摯愛。另外,探岳GTE在入門級車型則配置了皮/Alcantara混搭的座椅,檔次感提升明顯。

如果你是一個老司機,會特別喜歡天逸PHEV的車內風格,它更方便駕駛,內飾用料也非常高級。當然探岳GTE的品牌影響力,對國內消費者依然有著巨大的誘惑。
誰的插混系統更高級?
如果說外觀和內在的變化不大,那么天逸PHEV最大的亮點,在于三擎四驅的動力系統。這是一套四驅插混系統,由1.6T高功率發動機和前后雙電機組成,匹配的是來自愛信的eATN8變速箱。它在后橋帶有獨立電機,這是目前合資非豪華品牌車型中的唯一的一套。

整個動力系統綜合最大功率221千瓦,綜合最大扭矩520牛米,NEDC純電續航可以達到58km。事實上,天逸PHEV是一臺很容易就開得很快的SUV,得以與雙層隔音玻璃帶來的良好NVH性能,雙電機在加速和起步的強有力介入,讓人完全忘記了車輛在加速,低頭一看儀表,咦?已經超速了?
在純電模式下,大部分的驅動工作都會交給后橋電機,83kW的功率能夠應付大多數加速。這個時候掛入B擋,動能回收帶來的突兀感并不強烈,當切換到混動模式,它又和傳統燃油車區別不大。可以說,天逸PHEV的這套三擎四驅混動系統,出現在一臺20多萬元的SUV上,絕對是越級的表現,它更應該被安裝在一臺豪華車上。

有網友戲稱,天逸PHEV是買PHEV送后獨立懸架,為何這么說,因為它使用了燃油版車型沒有獨立后懸掛。而且,它必須使用后獨立懸掛,因為這樣才有更多的空間在后橋中間放置電機和驅動系統。是不是有點懵圈,獨立后懸掛能節省空間?

反正獨特的法國人就這么設計的,后多連桿采用了45度斜插式避震后橋,這樣就硬生生為中間騰出了空間,扭力梁可無法做到。
相比法國人炫耀式的技術堆砌,探岳GTE則體現出德國人在插混技術上的精打細算。探岳GTE上搭載的,是大眾旗下唯一的一套1.4T插電式混動系統,它在大眾旗下多款車型上均有服役,真正做到了一魚多吃。

這套1.4T插混系統,處處透露出簡單實用,它使用了1.4TSI汽油發動機與單電動機的組合,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最大綜合輸出功率211馬力,最大綜合扭矩400牛米,配備容量為13kWh的三元鋰電池,純電續航里程54公里。
從技術上看,天逸PHEV和探岳GTE的動力系統,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無論在成本、性能還是復雜性上,天逸PHEV的三擎四驅混動系統,都高出其他同級插混車型一個檔次。至于消費者能否感覺出這當中的美妙,唯有靠自己親身體驗了。
總結:如果天逸PHEV能早點到國內市場,憑借更為高級的行駛質感,和更強勁的動力性能,相信即使是探岳GTE也避讓三分。從售價上看,天逸PHEV 23.47萬起的售價,也比探岳GTE要便宜一萬多元,競爭力十足。不過,更出色的后排空間,和大眾品牌的號召力,則是探岳GTE最難對付的地方。

當然,天逸PHEV依然有勝算,出色的行駛質感,和強悍的動力性能,相信會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而且,如果天逸PHEV能引進一款采用單電機插混動力的車型,進一步降低售價,那會不會更具殺傷力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