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車市的“寵兒”,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無時無刻不牽動著消費者的心。當然,雖說不少人會因為續航焦慮、保值率低等因素而處于觀望狀態,但顛覆式的用車體驗,代表汽車領域科技前沿的技術,依舊令新能源車型飽受關注。
前不久,乘聯會公布了7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單,這份新鮮出爐的數據,從側面反映出各個車企的發展狀態。出乎意料的是,在燃油市場整體停滯不前,甚至稍有下滑的同時,新能源車型迎來爆發趨勢,而多款自主品牌車型也非常爭氣,向著榜單前列發起沖擊。
看點一:燃油下滑新能源猛增,車市迎來分水嶺
眾所周知,即便新能源技術已是毫無爭議的發展前景,但基數龐大的燃油產品,依舊是當下的主銷車型。不過,就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狹義乘用車市場總批發量為150.7萬輛,其中,傳統燃油車批發量為126.1萬輛,同比減少19.19%,而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24.6萬輛,同比大增202.9%,可見新能源市場正在實現快速擴張。
當然,傳統燃油車之所以會在7月出現同比下滑,一方面是受“芯片短缺”影響,不少依賴芯片的智能車型的產量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去年同期正處于“后疫情時代”,消費需求集中爆發,導致銷量基數較大。不過,新能源車型同樣面臨以上影響,但銷量翻兩番的表現,展現出其強勁的增長潛力。
不可否認,如果單從體量方面來看,新能源與燃油車型之間還有較大差距,但就批發量而言,新能源車型已經占整個乘用車市場的16.32%。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翻開整個上半年數據來看,新能源車型登記數量為110.3萬輛,僅占新登記數量的7.8%,對比之后不難發現,如今的新能源市場才算真正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代。
看點二:MINI EV穩居榜首,特斯拉遭遇滑鐵盧
若問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車型有哪些,想必有兩款車型不得不提,一款是宏光MINI EV,另一款便是特斯拉Model 3。當然,二者均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在新能源車型還未全面普及的當下,依舊能夠以“輕松破萬”的成績穩居榜首。不過,就7月份新能源市場的榜單來看,這一說法可能需要略微有所改變。
客觀來說,宏光MINI EV之所以能夠走紅,完全是因為其較高的“性價比”。消費者用不足3萬元的“試錯成本”,便能享受到減少用車成本、綠牌不限行等新能源使用體驗,同價位的燃油車根本無法與其匹敵。因此,宏光MINI EV在7月份依舊保持暢銷態勢,月銷輕松破3萬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路遙遙領先。
相較而言,特斯拉Model 3的暢銷,則是因為過硬的續航能力、領先的輔助駕駛技術,以及不斷下探的售價,在25萬級市場中,進可競爭奧迪A4L、寶馬3系,退可瞄準大眾邁騰、豐田凱美瑞,擁有著廣闊的潛在市場。
然而,從7月份銷量數據來看,Model 3僅以月銷6477輛的表現位列第六,通常排名第三的Model Y,更是跌出了排行榜前十五名,雙雙遭遇滑鐵盧。當然,如此表現不排除Model 3/Y受產能不足、或國產車型用于出口,從而導致國內銷量不佳的影響,但也很難不與先后爆出的“失速門”、以及特斯拉官方的態度聯系在一起。特斯拉如今所面臨的到底是“一時困難”,還是“積弊成疾”,不妨讓銷售數據“飛一會兒”。
看點三:自主集體發力,前十占據九席
如果愿意翻開年初的銷量榜單會發現,在新能源市場中,除了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Y,以及諸如歐拉R1、比亞迪漢EV等幾款車型外,基本多數車型的銷量均未超過5000臺,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局面。不過,從上個月的銷量榜單中能看到,榜單前十名的車型銷量均超過了5500輛,尤其是自主品牌,在前十名中占據了九個席位。
具體來看,比亞迪旗下新能源車型發揮穩定,除采用插混動力的秦PLUS DM-i、宋DM月銷均突破7000臺,擠進榜單前五位外,漢EV、秦PLUS EV及元EV均榜上有名。龐大的新能源家族陣容,以及穩定的銷量表現,令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此外,奔奔EV、奇瑞eQ、埃安Aion S等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也發揮穩定,實現同比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增長。
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理想ONE以月銷8589輛的成績創下了交付記錄,成功躋身榜單第四名,可見在經歷改款之后,雖說老車主指責理想ONE“不講武德”,但新車主還是會用實際行動證明“真香定律”。同時,小鵬P7也在上月獲得6054輛的交付成績,與Model 3僅有數百臺之差,也是其最佳月銷表現。
結語:客觀來講,目前的新能源市場仍處于銷量爬升階段,至少就體量方面來看,仍與傳統燃油車型有著較大差距。但從上個月銷量表現來看,越來越多的車主已經開始接受并主動選擇新能源車型,至于新能源何時能夠與燃油車型“平起平坐”,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