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汽車4S店”,相信多數消費者的心中都是又愛又恨。作為目前主流的新車購買、售后服務渠道,汽車4S店擁有著較為成熟、完善的運營體系,其主要的職責,便是搭建起車企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服務每一位購車的用戶。
不過,嚴格來說,車企與汽貿集團屬于合作關系,前者并非具有絕對的領導力。車企能夠對經銷商的店內布局、員工培訓及服務流程起到一定監督作用;但是,根據監督力度、盈利模式的不同,經銷商的服務質量良莠不齊。近些年,包括續保押金、新車受損、訂金不退等糾紛,令4S店飽受詬病。
與此同時,4S店的日子也不好過。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針對全國15省市近百家經銷商集團和4S店的抽樣調查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超過半數的經銷商集團、4S店出現虧損,其中超100萬虧損的門店占比達27%、超500萬的占比達10%。而據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11月份,有41.2%的經銷商門店出現閉店現象,任務完成率不足80%的經銷商超六成。
面對盈利下滑甚至是直接虧損,經銷商為了求生,往往會壓縮銷售編制、降低工作標準,由此所導致的服務品質下降,最終也會體現在用戶體驗層面。因此,在描述4S店困境的文章后面,常常能夠看到“4S店應該倒閉”的言論。如果4S店被“淘汰”,對于消費者真的是好事嗎?
站在4S店線下營銷模式對立面的,是新能源時代誕生的線上+直營的銷售模式。就優勢來說,線上銷售模式價格透明,能夠減少資金糾紛;選擇自由,不必擔心捆綁銷售;當然也有專屬客服和線下交車服務,能夠帶來專業的購車指導。正如網絡購物一樣,下單、交錢、等待提貨,整套流程方便且簡單。包括凱迪拉克、日產等傳統品牌,也開始了線上營銷的探索。
那么,4S店的線下營銷模式是否一無是處?冷靜想想,4S店并非僅提供“銷售”一項服務,況且,在價格透明的背景下,僅靠賣車差價很難盈利。與其相比,新車的保養、維修等售后服務,既是4S店的核心業務之一,又能為用戶提供全周期的用車保障,而這也是身處CBD的廠商直營店很難具備的能力。
此外,即便當下造車新勢力的直營店已“搶占”了商場一樓大廳,但就經營成本、有效獲客量來看,很難具備長遠布局的潛力。當造車新勢力具備一定知名度后,商場直營店也將逐步失去存在的意義,而汽貿園內的4S店,有望迎來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品牌。
結語:4S店目前身處的困境,既是“后疫情時代”下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汽車行業在經歷深度轉型期時,必須經歷的陣痛。可以肯定的是,4S店依舊是提供售車服務、縮短服務半徑的最有效手段;但如何保證服務質量、選擇可靠的汽車品牌,以及制定簡潔、高效的管理措施,也是經銷商集團和4S店未來應該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