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算不算已經到來?關于這個問題,想必每個人都有不同定義,勢必也能帶來令人信服的解答。
2015年算是,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至少就聲勢上有著與傳統車企分庭抗禮的底氣;2018年也算是,大批新能源車型由概念到落地,在提供全新購車選項的同時,逐步滲透至普通人的用車生活;2022年更算是,去年9月份的新能源滲透率首次突破30%大關,被業內人士賦予“沖擊燃油車”的里程碑意義。
然而,雖說“新能源”是過去八年內車市的熱門話題,但想要真正將其劃分為一個“時代”,目前還遠遠不夠。一方面,原材料供應、技術瓶頸及產能保障,仍是制約行業壯大的敏感神經,現談攻克為時尚早;另一方面,成本控制、銷量占比,也是橫亙在多數車企面前的共同難題,“一花獨放不是春”,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好消息是,在2023年內,越來越多的車企在新能源領域迎來重大突破,作為自主品牌佼佼者的吉利汽車,便是其中之一。除了既有的幾何、極氪及睿藍等品牌銷量節節攀升外,今年最新誕生并上市的銀河L7,更是實現了“開門紅”。吉利汽車的新能源實力到底如何,上半年的銷量數據無疑最具說服力。
厚積薄發的吉利與一鳴驚人的銀河
回顧過去三年,幾乎各行各業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原本以為步入2023年便能重回正軌,但需求減弱、內卷加劇的“余波”令人不容樂觀。顯然,“價格戰”便是上半年國內車市的最新挑戰,想要在無序的競爭中穩定銷量,甚至正向增長,做著遠比說著難。
出乎意料但又情理之中,吉利汽車再一次跑贏大盤。官方數據顯示,吉利汽車1-6月份累計銷量達694045輛,同比增長超13%;包括“中國星”高端系列、博越家族和雙繽家族均帶來同比20%左右的增長。同期新能源累計銷量達157889輛,同比增長約44%、滲透率超22%;其中幾何品牌銷量82851輛、極氪品牌銷量42633輛,上市首月的銀河L7,也貢獻出9673輛的成績。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從國家能源安全和汽車本身的優劣勢來看,未來的汽車市場一定是多種能源方式并存”。而從技術儲備和發展轉型的角度來看,穩固燃油市場地位與提升新能源產品實力,理應是相輔相成。吉利汽車的上半年表現,既保障了厚積薄發的平穩發展,又彰顯出一鳴驚人的增長潛力,勾畫出一幅宏偉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車旗下的幾何、極氪和睿藍等新能源品牌,如今已覆蓋下至4萬元、上至60萬元的廣闊純電區間,成為各自領域的熱門選項;而定位于熱門的15萬級插混SUV陣營的銀河L7,更是以“上市即成爆款”的表現,助推6月新能源滲透率創下28%的歷史新高。“銀河速度”的達成,是吉利汽車在新能源之路的重要拐點。
“銀河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不可否認,作為新能源時代的“終極形態”之一,純電車型具有更強的技術前瞻性;但回歸實際生活,普遍存在的補能焦慮,令其更適合以“家庭第二輛車”的身份存在,這也造就了微型、中高端純電市場的繁榮。相比之下,插混車型更符合15萬級家用市場需求,而銀河L7,正是基于這一時代背景應運而生。
當然,國內車市并不缺乏家用插混SUV車型,之所以多數車型上市后便石沉大海,與消費者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顧慮有著很大關系。因此,早在上市之前,銀河L7便先后進行了電池針刺、整車安全測試,打響了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技術IP;而全新設計的e-CMA智能電動架構,更在優化底盤布局、擴大乘用空間之余,從硬件和軟件層面構建出更為穩固的安全防線,再加上吉利汽車的品牌背書,足以打消用戶的后顧之憂。
不過,國內車市確實也缺少15萬元以下的插混SUV車型,相較于用車成本,購車預算成為入手新能源車型前的最后一道難關。就銀河L7來看,整車除了將入手門檻降低至“油電同價”的13.87萬元以外,全系標配1.5T+3擋DHT的新一代雷神電混8848動力系統,帶來零百加速6.9s、WLTC虧電油耗5.23L/100km及最遠綜合續航1370km的“真插混”表現。能否實現“科技平權”,也是決定一款插混車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數據顯示,在銀河L7訂單的用戶畫像中,70后、80后及90后均有涉及,其中90后用戶占比超過半數,可見消費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出乎意料的是,定價超過16萬元的高配及頂配車型,購車占比反而高達90.5%,可見銀河L7的“高價值”形象已經快速地深入人心。此外,最新亮相的銀河L6,將目光瞄準同樣極具增長潛力的插混緊湊家轎陣營,其未來的市場表現,也將不可限量。
吉利銀河承載著“星辰大海”
如果單純從技術和產品的角度來看,銀河L7稱得上不負眾望,往小了說是豐富了細分市場選擇,往大了說則有望重新定義市場的競爭格局。然而,以史為鑒,車型的曇花一現與持續暢銷,區別在于品牌力、體系力與服務力能否協調發展;早在誕生之初,吉利銀河便有所布局。
今年2月,吉利銀河以全新的設計語言和獨立的LOGO正式問世,定位為介于幾何和極氪之間的中高端市場,具有鮮明的畫像。此后,隨著“銀河 每個人仰望的星空”海報問世,包括仰望、深藍、嵐圖、哈弗、五菱及啟辰等品牌紛紛“玩梗”聯動;吉利銀河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時,引發諸多年輕消費者的共鳴。在營銷方式上,吉利銀河頗有向新勢力看齊的意味。
快速建立消費認知,是全新品牌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基礎,但產能安全、質量把控,更是吉利銀河安身立命的關鍵。就吉利汽車寶雞智能工廠而言,其不僅完成了全周期AI智慧管控的4.0升級,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流程賦能產品品質;還吸引到40多家汽車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聚集,構建出穩定的供應鏈生態圈,為產能擴充打下堅實基礎。月初,銀河L7第一萬輛車正式下線,便是吉利銀河底層實力的最好證明。
除此以外,雖說吉利銀河的官方定義為“全新產品系列”,但引入了獨立的銷售體系和服務渠道;既能強化其新能源基因,實現產品形象的“輕裝上陣”,又能提供更加專業、細致的終端服務,實現購車、用車、養車體驗的全面煥新。6月5日,在銀河L7上市一周后,225家吉利銀河專屬門店迎來同步開業,并預計年內完成650-700家專屬門店的渠道規模,進而縮短服務半徑、提供銷量支撐。從執行力、號召力與感知力的角度來看,吉利銀河展現出“少年老成”的優勢。
結語:用一句話來形容2023年前吉利汽車的新能源發展,我想“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為貼切;上到企業發展、品牌認知,下到技術儲備、資源整合,均有著堅實基礎。顯然,吉利銀河便是吉利汽車整合燃油與純電技術,提升新能源占有率和布局長遠發展的“東風”,在這一突破口之下,吉利汽車勢必將御風而上,在新能源領域帶來質的飛躍和更多驚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