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指的是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后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而“破窗”效應在汽車圈屢有發生,繼神戶鋼廠造假事件發生之后,三菱、鈴木等汽車品牌接連曝出丑聞,日前,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斯巴魯又被曝出汽車里程數作假問題而將接受有關調查。并且可能在日本國內進行召回,涉及車輛總數達25.5萬輛,召回總費用預計達50億日元。
曾經是“良心產品”的日本制造業,如今風光不再,日本制造業的塌方也給全球制造業敲響了警鐘,身陷囹圄的日本制造該何去何從?
步日產后塵,堅持不懈造假30年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此次被爆出的是斯巴魯在群馬縣的兩家工廠,造假事件與此前曝出的日產造假一樣,都是無資格人員在檢查記錄文件上蓋章造假。而且,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報道指出這種造假現象在30年前就已經存在。
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日本國土交通省對國內的日產汽車制造工廠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其使用無資質人員進行汽車出廠安全檢查。然而,問題曝光后,日產汽車沒有進行徹底整改,部分工廠無資質檢驗員依然在崗。而隨后的調查還顯示,日產汽車在幾乎所有國內工廠常年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出廠安全檢查。
從日產到斯巴魯,我們可以看到“破窗效應”在持續惡化: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惡果。就如劉備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誠然,“日本制造”已經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更是給日本的精密制造業的聲譽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所謂代表日本的”工匠精神“也已跌落神壇。今后日本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信譽度及影響力都將受到影響。
陷惡性循環,持續下去終有惡果
刨根問底來看,撇開我們說到的破窗效應,站在整個汽車供應鏈角度來看問題的話,更能看出日本制造衰落的緣由。
如今的日本車企雖然仍舊處于世界汽車工業的金字塔頂端,但是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騎絕塵相比,其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少,早已不是當年絕對的技術一霸角色,尤其是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給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這個時候,仍舊期望保住領先優勢的日本車企就不得不在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供應商身上下功夫,盡可能的開源節流,以求降低各項成本來保持固定的利潤以及銷量。而事實上,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發展,日本的主要供應商和主機廠之間的關系早已結合的十分緊密,如果冒然換供應商的話會造成產品質量的各種問題,進而造成市場口碑受影響。
所以說,在這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像高田氣囊、神戶鋼鐵這樣的供應商不得不接受主機廠降價的要求。而在技術水平有限的情況下,想在保證品質的條件下降價是十分不現實的,所以這些企業便通過偷工減料的方式來滿足主機廠的降價要求。如此長期以往,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的這種合作就會陷入“造假死循環”,東西只會越造越假,浮出水面的問題企業也會越來越多。
結語:最后要說到的是每一個國內斯巴魯車主都關心的事情,畢竟斯巴魯這個品牌全部是通過進口的方式到達國內,并且號稱采用了和日本一樣的材料和生產工藝,因此一旦在日本召回的話,自然應當在國內召回。
只是,考慮到之前的日系車造假事件都巧妙的避開了國內市場,此次斯巴魯是否會避重就輕,逃避應盡的責任,我們也將持續關注。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樹立百年老店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把牌子砸了也是分分鐘的事兒,您說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