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和寶馬可算是豪華車圈的一對好基友,公開撕逼、公開秀恩愛,動不動就掀起一股熱浪,給營銷界帶來了不少樂趣。在寶馬100周年生日之際,奔馳還海報傳情,表示:沒有你的那30年好孤單。
誠然,奔馳和寶馬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都可以用“形勢喜人”來概括,但是在中國政府大力主導和推動的新能源市場,奔馳的表現似乎不是那么積極主動,銷量低到塵埃里,讓“高高在上”的寶馬顯得有些孤獨。
寶馬新能源雄起,奔馳在干什么?
寶馬官方透露的相關數據顯示,1-4月,寶馬集團電動汽車銷量為36692輛,同比增長41.7%。其中,在華銷售3181 輛,同比暴增646.7%。
據了解,目前寶馬新能源的進口車型有寶馬i3、寶馬 i8、寶馬X5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寶馬7系插電式混合動力,但在銷量貢獻上并沒有太大作為。然而是去年上市的國產寶馬X1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走勢較好,1-4月共銷售約2500輛,3月份上市的國產寶馬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上市當月獲得了285輛的成績,4月份暴增至1186輛。從市場表現可以看出寶馬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是寶馬新能源家族中貢獻最大的。
再看奔馳,卻是灰頭土臉。我們所能了解到的,除了戴姆勒與比亞迪聯手打造的騰勢汽車以外(2017年銷售約4700輛),沒有查到其他產品奔馳新能源產品的銷售情況。雖然奔馳品牌1-4月在華累計銷量為227153輛,同比攀升18%,但新能源車型卻似乎成了難以言說的“痛點”。
寶馬步步為營,奔馳光打雷不下雨?
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寶馬新能源家族在華銷售的6個車系,涵蓋了小型轎車到大型豪華轎車、 SUV以及超級跑車等多個細分市場的產品矩陣,價格區間也從30多萬到180多萬元。
而在純電動產品的布局上,寶馬也注冊了從i1到i9,以及iX1到iX9所有的商標,在華的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工程也已奠基,將會為寶馬iX3純電動提供動力電池。2018年北京車展上,寶馬也表示寶馬iX3純電動將于2020年正式國產。而寶馬旗下的MINI與長城汽車已開展合作,MINI純電動車型的國產化已在路上。
寶馬新能源規劃“2025計劃的核心”是:到2025年,寶馬集團將提供25款新能源產品,其中12款為純電動,剩余13款為混動車型(插電混動、48V弱混等),兩種能源類型雙管齊下。
可見,寶馬作為豪華車品牌,從能源動力到產品矩陣再到價格區間,其新能源布局呈立體化趨勢。而反觀寶馬的CP奔馳,在新能源發展上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其實,早在2016年,奔馳就發布全新子品牌“EQ”,其中首款小型SUV EQC將于2019年開始生產。奔馳方面表示,將在德國、美國、中國建立6個整車工廠和5個電池制造工廠,到2022年奔馳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有電動版,而且Smart品牌將實現純電動化。屆時,奔馳將至少有50款混動或純電動車型供市場選擇,涉及奔馳品牌、子品牌EQ以及Smart品牌。
在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上,奔馳將在2019年末小規模生產氫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GLC F-Cell。
然而,雖然說奔馳在新能源方面的規劃很完善,可目前依然依靠傳統燃油車來爭搶豪華車市場。雖然與比亞迪聯手打造了騰勢,但市場銷量一直萎靡不振,并不給奔馳本身帶來什么流量。另外,據說奔馳還向北汽新能源伸出了援手。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奔馳自己為什么不能多出些消費者買得起用的爽的新能源產品呢?
隨著新能源積分政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在華車企面臨著轉型升級,僅次于特斯拉,寶馬已經搶先占據了豪華車新能源市場,可是奔馳卻拖拖拉拉,如此下去恐怕前景不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