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那時我們還在為吳京晉級"十億影星"驚呼,蟄伏七年的他,終于事業小成。
沒想到,2019年新春伊始,吳京便搭乘《流浪地球》,有望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百億影帝。
從10億到百億,不到4年時間。回過頭來,細數吳京從入行影視圈到如今家喻戶曉,活生生就是一部成功典范!
的確,從1995年參演首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到31歲離開內地,當起“港漂”,再到《戰狼2》刷新華語電影新記錄,以及時下引起全球關注的《流浪地球》,起步—修煉—創建—成長—擴張,吳京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電影夢。
放在同樣充滿傳奇色彩的汽車市場,長安汽車的成長與吳京相比頗有幾分類似。從1984年11月15日,第一批微型汽車剪彩出廠,開啟造車之旅,到2006年進軍乘用車市場,成為第一個銷量超百萬的自主車企,躋身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再到時下新時代開啟“第三次創新創業”,長安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如今的長安汽車,無論是始終勤勉的發展征程,還是所取得的扎實銷量,亦或是高精尖的黑科技研發,甚至是對于未來的思考和布局,堪稱中國汽車行業的弄潮兒。
銷量喜人,第三次創業風帆正勁
來看2018年車市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的情況下,長安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200萬+新車銷售,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累計銷量達1499747輛,實現了連續4年突破百萬輛大關,同時,長安系中國品牌用戶累計突破了1700萬。
一串串的數字雖然讀起來輕描淡寫,但是放在“慘淡”的大環境中,更能彰顯長安穩健的成長姿態。而細化到各個車型來看,SUV領域的均衡和迅猛成長是取得優異銷量的關鍵。以CS75、CS55和CS35組成的SUV三叉戟年銷量均突破了13萬+,尤其是CS55,165102臺年銷量一騎絕塵,107.2%的同比增長率甚至讓諸多合資SUV艷羨不已。可以想象的是,隨著CS85等車型的即將上市,深挖轎跑SUV藍海市場,或將又是一款年銷13萬+的爆款車型。
與此同時,和不少中國品牌SUV偏科的事實相比,長安的轎車戰略也貫徹的十分到位,逸動系列也拿下了125717臺的年銷量,同比增長35.8%,確保了SUV+轎車的雙輪驅動策略持續推進。
再來看最新的2019年1月份銷量,長安汽車的乘用車賣出去了84334臺,CS75、CS55和CS35再次表現搶眼,均突破2萬輛。按照這樣的銷量勢頭來預判,長安汽車的2019年已然一馬平川。
極致追求,扎實品質才是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如果付諸努力的話,拿下一年的行業領頭羊其實沒什么難度,時下諸多后生逆襲的案例已經不勝枚舉。但是,像長安這樣40年如一日位列中國汽車品牌的橋頭堡,著實更不容易。
誠然,長安汽車成功的秘籍,其實不是什么深奧難懂的大學問,只是簡簡單單四個字——堅守品質。
以1999年7月20日,震驚業界的“砸車”事件為例,面對長安之星市場快速增長帶來的質量監管問題,時任長安汽車總裁的尹家緒親自揮起鐵錘,向有問題的5輛汽車和10個車身奮力砸去。這一舉動,和當年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砸冰箱一起被廣為傳頌。自那以后,嚴格的產品質量意識深深地在長安人心中打下烙印,一直傳承至今。
拿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結果來看,長安CS55榮獲8-10萬A級SUV第一,逸動榮獲7萬及以下中型轎車第一。而在國際權威汽車評測機構J.D. Power發布的《2018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IQS)》上,長安CS55和長安凌軒分獲緊湊型SUV和緊湊型MPV細分市場第一。能夠同時斬獲汽車行業兩大權威機構的認可,可見長安汽車的卓越品質。
當然,有了扎實的產品質量,這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將這一優勢付諸體系,形成制度。對此,長安汽車產品試驗驗證體系CA-TVS持續賦能。每開發一款車型,累計驗證里程400萬公里,即便是在-50℃極寒俄羅斯雪原,50℃極熱中東沙漠,5200m海拔青藏高原,120mg/cm³高粉塵吐魯番荒漠等嚴苛環境,更是持續開展試驗驗證,滿足用戶使用10年/26萬公里的品質保障。
技術長安,多項黑科技讓人欲罷不能
除了對品質的持續堅守外,長安汽車的成功,還在于夯實了“技術長安”的標簽,俘獲了一大批死忠粉。
人總是會癡迷于某些東西,或許是某個人,或許是某件事,或許是某個品牌。就像在時尚界LV始終有著自己的擁躉一樣,長安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先來看發動機領域的研發成果,去年10月29日,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長安新CS75搭載的全新藍鯨280T直噴增壓發動機憑借卓越的性能與品質,加冕“中國心”2018年度十佳發動機”稱號。透過此,可以看出長安在發動機核心領域的實力,更讓世界看到中國品牌在技術領域的飛躍,增強了中國品牌在世界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再來看自動駕駛等更為高深的黑科技領域,即2018年11月27-28日的長安技術開放日,當時55輛長安汽車成功創造了世界級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巡游的世界吉尼斯紀錄,當然,比創造紀錄更重要的是,這些黑科技能給用戶帶來非同尋常的駕乘體驗。
比如說CS55 IACC版車型,不僅可以實現主動剎車,全速段的ACC自適應巡航和跟車和自動泊車。還能實現帶自動修正功能的車道偏離輔助,全方位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如火如荼,新能源事業一步一個腳印
之于關乎未來發展大方向的新能源領域,自2017年10月18日,長安汽車推出香格里拉計劃,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目標穩步邁進。
先來看車型,在計劃發布后僅僅一年的時間里,長安先后推出了包括CS15EV、逸動PHEV、新逸動EV300、CS75PHEV以及逸動EV460在內的5款車型,而這些車型投放市場后,紛紛展現出不俗的競爭力,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明星車型。
其次,在新能源智能化、整車低能耗集成、多合一電驅集成等核心領域,長安汽車也實現了大突破。以電驅系統集成為例,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 “三合一”電驅系統樂成量產,將“電機、電機控制器和減速器”有機結合在一起,相對分體式產物,體積淘汰了10%,重量降低了7%,成本降低了20%,NEDC綜合效率提升了5%,實現全速段駕駛平穩暢順,動力強勁。
此外,在出行生態日益多樣化的當下,長安汽車與一汽、東風成立T3技術研發平臺、組建出行服務公司,更是與國網電動汽車、特來電布局未來充電生態,與經銷商一起探索創新服務等。當然,還有與重慶市兩江新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打造新能源汽車科創園和產業園等舉措,都展現了長安汽車對于未來汽車行業的思考布局,以及其對外合作的開放性。
就上述一系列運作來看,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不僅神速,并且質量喜人,可以預見的是,2019年的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會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
結語: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除了硬實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配套的軟實力。如今,隨著像長安汽車這樣的中國翹楚持續發力,中國汽車品牌的腰板已經硬了起來,而接下來,就是如何樹立我們的品牌優勢,這或許是長安汽車在2019年的思考重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