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扔進去幾千萬,但來看車的客戶卻少之又少,銷售顧問天天閑的無所事事,我們開一天門,相當于損失好幾萬,再加上廠家政策不支持,只會一味的壓庫存,轉嫁風險,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一次閑聊中,鄭州某東風雷諾經銷商老總向筆者一股腦兒的吐槽。這家深耕雷諾品牌的汽車集團,一度在河南布局了六家雷諾4S店,占據著東風雷諾在河南省內龍頭地位。只是,低迷的銷量支撐不起一擲千金的投入,六家店中的一家已經換成了別的品牌,而隨著東風雷諾銷量的持續走低,剩余的幾家店也岌岌可危。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人口過億的河南市場尚且如此,放眼全國市場,也是大大的一個敗字寫在臉上。這個在卡洛斯•戈恩看來,要在2022年實現年銷量40萬輛、專營店達400家的合資車企,正一步步走向被淘汰的邊緣。
1
淘汰?或許有人會說這個詞用的有點重了。實際上,如果你看到東風雷諾最近的銷量狀態的話,會贊同筆者這個說法。
據悉,東風雷諾9月份銷量僅為606輛,環比下滑了42.3%,同比下滑則達到76.1%。而就1-9月整體銷量來看,也僅僅賣出去了11917臺,同比下滑73.43%。
11917臺!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合資車企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的整體銷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僅剩下三個月的情況下,業界人士預計,東風雷諾的全年銷量或許超不過2萬+。在擁有科雷嘉、科雷傲、e諾三款車型,以及即將上市一款小型SUV科雷繽的情況下,東風雷諾依然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的確是夠凄慘。
據某汽車咨詢專家介紹,一家主機廠要想實現溫飽,年銷10萬臺是警戒線,超過了才能實現盈利,而一旦低出10萬臺,就意味著虧損。對于合資品牌來講,或許年銷量10萬臺都不保險,15萬臺才是一大關卡。
看得出來,1-9月份僅賣出去1.1萬臺的東風雷諾,可能面對一線工人的工資都有點捉襟見肘。眾所周知,對于所有的企業來說,健康的資金鏈是其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凡其中一項環節出現問題,帶來的都是致命性的打擊。更為甚至,銷量的不景氣,帶來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即沒有資金做研發和營銷,轉而銷量變得更差,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毋庸置疑,如今的東風雷諾就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這樣的勢頭愈演愈烈。
2
之于東風雷諾為何落到如今的田地,實際上,除了市場大環境不景氣以及國五、國六切換期這樣的客觀因素之外,主要原因其實還在東風雷諾自己身上。
其一、產品節奏跟不上時代的車輪。2015年建成投產的東風雷諾被稱為國內最年輕的合資車企,雖然資歷年輕,但是其趕上了SUV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期,其推向市場的首款車型就是市占率頗高的科雷嘉。
事實上,趕上了風口的科雷嘉的確拿出了亮眼的成績,在它的帶動之下,東風雷諾2016年的銷量就超過了3萬臺,2017年更進一步達到了7萬+,在業界看來,它是一匹成色十足的黑馬,有望復興法系車的榮光。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SUV熱度的褪去,僅僅依靠科雷嘉和科雷傲兩款SUV支撐的東風雷諾展現疲態,2018年銷量縮水到5萬臺左右。隨后,即便是推出了e諾這款純電小型SUV,但是依然難以掩蓋其打醬油的角色。而之于即將到來的小型SUV科雷繽,參考其11-15萬元的預售價,以及整個小型SUV慘淡的現實狀況來看,大概率時間又將是一款市場慘淡車型。
也就是說,在這三四年時間里,滿打滿算,東風雷諾也才推出了四款車型,雖然這在合資品牌中速度不算慢,但是一沒有走量的轎車,二面對競爭白熱化的車市,東風雷諾遭遇這樣的困境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其二、品牌和產品競爭力都不強。首先,就品牌層面來說,雖然雷諾有著百年運動基因,在海外尤其是歐洲市場有著扎實的口碑。但是,在國內已經飽和的合資品牌中,雷諾的認知度和知名度甚至還不如一些二線自主品牌。毋庸置疑,對于十分看重品牌的國人來講,在選車時無疑會把雷諾看做末位選擇。
再來看產品力層面,則一直延續著法系車的特點:桀驁不馴、不針對國人需求做出改變。比如說過分追求設計感,導致內部放置物品的地方偏少,實用性不高;高低配車型配置差別較大,消費者想買到的配置往往只出現在頂配和次頂配車型上;雖然車身長寬高數據不算弱,但是消費者坐進去直搖頭等等,拉開了和用戶之間的距離。
3
相較于上述硬件產品力和品牌層面的槽點,在營銷軟實力以及內部管理方面,東風雷諾也交出了很多學費。
首先、東風雷諾營銷不精準,花大價錢卻難起到效果。作為合資品牌新面孔,為了更快的打入市場,東風雷諾不惜重金的請來一線明星做代言,同時,各種品牌主題活動也是千金一擲,在營銷上很舍得花錢,一點也不弱于大眾、豐田。
當然,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營銷也帶來了一定的效果,讓不少消費者認識到了這樣一個講究運動的百年法系品牌。但是,這樣的銷量往往一時間很熱鬧,等過了這個時間就陷入沉寂,沒能深入用戶的心扉,形成品牌印記。
用文章開頭提到的某東風雷諾經銷商老總話說,資源都放在了一些所謂高大上的項目上,想以此帶動品牌形象。當然,廠家有這方面的考慮,是其站在制高點考慮的結果,我們肯定支持。然而,再高大上的品牌也得落地,一直飄在空中可不行。對于東風雷諾來講,除了那些浮華的營銷外,基本上就難以見到聲音了。試問,在這個酒香都怕巷子深的年代,你不發聲,那自然意味著自斷手腳。
其次、就是東風雷諾內部管理層動蕩,以及過分壓榨經銷商了。以最近的魏文清出任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接替翁運忠來看,當時被不少人視為雷諾在華銷量的一次重大機會,伴隨著新的營銷理念的加入,有望為雷諾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東風雷諾明顯沒有意識到主要病灶所在,只是在一些邊緣層面縫縫補補,隨后無情的銷量就是最好的說明。
當然,還有經銷商憋在心里的怨言。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上,東風雷諾高居合資品牌前三,11月份甚至達到了3.6。例如當年9月安徽蕪湖的一家東風雷諾4S店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連維修保養器材和辦公用品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員工和不知如何面對日后車輛維修、保養等問題的車主。
隨后,雖然從今年二季度起,東風雷諾對經銷商提車數量不做任何考核,經銷商庫存系數從3月份最高的2.59下降至6月份的1.3左右,經銷商庫存重回健康狀態。但是,爛攤子已經留了下來,再怎么彌補也難以撫平廣大經銷商失望的心情以及虧損的金錢。
【結語】其實,東風雷諾可以放下身段,不要將自己和大眾、豐田這樣的一線合資品牌放一起,而是放低自己的身段,像韓系車一樣把價格下調到和自主品牌站在一個起跑線上。與此同時,在國人喜歡的地方多下一些功夫,加快新品的研發速度,再加上和經銷商坦誠相待,這樣才能早日復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