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這句話來形容時下的奔馳再合適不過了。
的確,在慘淡一片的2019年車市,奔馳卻拿出了耀眼的成績單,一舉賣出去了702088輛,同比實現4%的增幅,如果不是smart品牌略微拖了點后腿,奔馳或許還有希望打敗寶馬,拿下2019年國內的豪華品牌銷冠。

不過,在一連串漂亮成績單的背后,卻是用戶的無奈以及奔馳的迷失。1月1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其中“奔馳車主哭訴維權引起各界反思”的事件成為2019年社會影響力第一大話題。
與此同時,2019年奔馳還遭遇大量車主維權,因質量缺陷引發的召回次數也多達28次,涉及車輛數量超過140萬,覆蓋了奔馳推出的大部分產品,其中C級、E級是重災區。問題包括方向機、減震器斷裂、前驅動軸、爆胎等,同時還有一些錯裝、漏裝的生產問題。

那么,為什么在中國市場出現了這種一邊熱賣,一邊拼命維權的奇怪現象?別著急,接下來咱們慢慢的說。
第一、部分國人過分迷信奔馳
的確,現在不少國人對于奔馳已經處于“盲目崇拜”的地步,即認為奔馳旗下的產品就是高品質的象征,甚至在遭受過傷害之后還是會再一次接受它。
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上文講到的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案件了。盡管新購買的進口奔馳還沒開出去4S店門口,就存在發動機漏油的問題,但是知道現實情況后,該女車主依然愿意成為奔馳車主。正如不少媒體所言,“表面上看奔馳在這次危機事件中失敗了,但是女車主的最后決定還是給這個百年豪華汽車品牌加分了不少,讓曾經懷疑奔馳的人更加堅定了購買奔馳的決心。”

的確,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西安女車主只是一個案例,全國類似的有很多情況,明知道自己買到的是有質量問題的奔馳,但是心底里還是給它開了綠燈。由此可見,奔馳在國人心目中塑造的地位已經十分之高了,絕非幾起公眾事件就能轟然倒地。
第二、部分國人追求面子
盡管當下國人的購車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買車時比以前更加專業,不再憑借“關門聲”等來評價汽車的好壞。但是,還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消費者,將奔馳和面子劃上了等號,也就是說,買奔馳就是買面子是他們的心里話,買奔馳就是用來炫耀的。
別不承認,當下有很多持這種觀念的消費者,而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好友,尤其喜歡買立標的和LOGO大的奔馳,用他們的話說,這樣開出去很有面子,平時走親戚串家門,或者出去玩兒,瞬間面子贏得很多。

事實上的確如此,雖然奔馳現在的故障率有點高,但是奔馳的豪華感也是同級別車型中做得數一數二的,這對于追求面子的消費者來說,就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第三、奔馳對于國人需求研究得很透徹
基于當下國人“別具一格”的消費心理,奔馳做了透徹的研究,所以我們在奔馳車型上看到了越來越豪華的外觀和內飾,甚至A級轎車和SUV的豪華感在同級別中都是最強的。
坦率地講,這是一件好事兒,說明奔馳在用戶層面花了不少功夫,來滿足用戶的各項需求。但是,奔馳過多的在表面的豪華感上做文章,即如何提升用戶第一觀感能感知到的事物,但是,對于內在的駕駛性能的提升,卻沒有過多的努力。

所以,你會看到奔馳GLB的到來,內在豪華感以及大空間做得都很不錯,但是這臺1.3T三缸發動機對于30多萬元的售價來說,的確有點刺眼。
【結語】隨著競品的更新換代,其實奔馳的競爭力開始下滑,這一點從一直較為堅挺的終端售價開始松動能看出端倪。GLC-L、C級、E級等主力車型皆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優惠,E級優惠后的門檻甚至來到了36萬元左右,比該級別銷量第一的寶馬5系低了近1.5萬元。優惠幅度的加大,似乎代表著奔馳對這一代產品已經不再那么自信。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