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有擔當的行業媒體,從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汽車情報新媒體矩陣一邊以實際行動馳援武漢和一線醫療機構,一邊發動同行和車企捐款捐物,并持續6天對30多家愛心車企的義舉進行不間斷報道。1月31日起,又發起了“車市戰疫系列策劃”,邀請各大車企高管就“疫情對車市的影響”、“車企如何實現自救”等關鍵話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在前五期的報道中,吉利汽車副總裁林杰、長城汽車副總裁李瑞峰、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張躍賽、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以上職務均為簡稱)先后結合自身企業情況和個人見解,給我們分享了精彩的觀點。本期,我們又在線采訪了小鵬汽車副總裁李鵬程、合眾營銷公司副總裁李岷雪、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楊嵩。接下來,讓我們聽聽他們怎么說。
車市推遲復蘇,倒逼車企創新
文丨小鵬汽車副總裁 李鵬程

要從多層面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捐贈,要分很多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層面是企業的基礎責任,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員工,這是當務之急。第二個層面,確保企業盡可能地正常運轉,依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第三個層面是企業要盡可能確保用戶的安全和便利。最后是社會責任,利用自身交通、人員、屬地、資本的優勢,多支持疫區,為疫情過去盡自己的力量。
疫情刺激市場增幅或有限
從當前的情況看,此次疫情的影響范圍要超過2003年的SARS。很多同行用2003年SARS后汽車市場的增長來同比今年,我覺得分析邏輯過于簡單了。2018-2019年的車市下行趨勢并未結束,總體上用戶的消費能力、消費信心并未恢復。
我們不否認疫情會刺激私家車、長租等消費,同時車企復工晚會導致部分熱銷車型供不應求,但總體上,新增的需求是有限的,且需求的滿足要被地域政策、牌照等資源限制。所以,疫情刺激的市場增長,我個人是不樂觀的。除非有更大、更具效果的國家性政策出臺。
不利經濟環境影響較大
毋庸置疑,疫情對于2020年Q1的經濟影響是明顯的。2月3日開盤的滬指、深指和創業版均跌幅近10%。交通、旅游、餐飲以及工業生產的影響,都已經顯現。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會在工作日減少、需求和消費被抑制、活動范圍被限制的大趨勢下,經營遇到更大的難題。這需要國家工商、稅務、銀行、證券等部門聯手幫助。否則,破產、降薪、裁員等可能發生的經濟行為,會對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的銷售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可以肯定,車市復蘇會因為疫情的蔓延而推遲。
“市場+疫情”雙重倒逼車企創新
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汽車企業的韌性在疫情之下迅速顯現。很多企業、經銷商開始了銷售行為的“自救”,緊抓疫情之下消費心理、充分利用用戶無法外出的特點、巧妙利用用戶碎片時間變為整塊時間的情況,3D看車、直播賣車、上門試駕、利用私域流量推動銷售……2003年的SARS,阿里、京東、攜程、新東方都向死而生。我們有理由相信,百年汽車行業,會在市場和疫情的壓力下,用更多創新讓行業走出泥潭,煥發出新的生機。
通過技術創新,對沖不利影響
文丨合眾營銷公司副總裁 李岷雪
短期而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對中國汽車產業較大影響,很多地方的上班時間已經推遲到2月10日,有些地方復工時間更晚推遲,這將影響到正常的生產。但全年的影響,還要視疫情的發展而定,目前來看不容樂觀。
事實上,疫情持續時間目前仍不能確定,如果持續時間較長,不只是汽車行業,包括旅游業、餐飲業等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小的影響,經濟環境和大家的收入水平肯定會有所下降,也會影響到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
不過,疫情結束后,車市也將迎來相應的機遇:首先,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將再次釋放。在全行業共同奮進努力作用下,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仍將延續恢復向好、持續調整、總體穩定的發展態勢。其次,由于疫情的擴散,以及公共交通潛在的風險,會讓一些人產生購車的需求,或者提前消費。
對于廣大車企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客戶權益、合作伙伴利益以及企業員工福祉為核心。一是要要積極落實居家辦公、遠程辦公管理措施,加強疫情期間管理效率,在疫情有效緩解后,讓職工能夠快速回歸到工作崗位,不讓隊伍散了。二是要提高經銷商的體系化運營的作用,加強經銷商的管理和協同,遭遇新的疫情的情況下,其抵抗風險能力相對偏弱,廠家需要給經銷商更多的支持。
三則要利用技術和創新來鞏固品牌實力。一方面,在疫情期間,可借助云平臺、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客戶實現實時極致服務、OTA升級,避免延遲開工對服務的影響。另外一方面,要緊密圍繞人們的出行需求,創新營銷手段,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提高營銷效率,比如哪吒汽車目前就推出了“七天無理由退車”的盲購活動,送車上門進行交付,幫助用戶足不出戶可以購車,并且可以試駕七天后無理由退車,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購車服務,同時幫助經銷商建立建全數字展廳,幫助經銷商網上營銷,并且停止所有的線下活動,減少外出,同心協力支持疫情的防控。
影響弊大于利,需要放平心態
文丨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 楊嵩
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車市的影響,可以分短、中、長期來看。
短期來看,有一利兩弊。所謂一利,我認為對十萬元左右的入門級車型的需求可能會短期提升,因為部分使用公交/地鐵/網約車的年輕人,會可能提前購買入門級車型;兩弊則為:首先,來店量會減少,對于不那么急的增換購車型的需求會下降;其次,由于零部件廠和主機廠的供應能力受限,部分主機廠的部分車型可能會出現產量下降,供應不足。
中期來看,就是一個“淡”字。第一,受疫情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老板的利潤將大幅下滑,與之相關的職員收入也會大幅下滑,勢必從可支配收入角度影響汽車市場的購買力。第二,受此次疫情影響,大量國人將再次思考自己及家庭在經濟上抗風險的能力,即便手里有錢,可能從心理角度也會對于汽車購買(尤其是增換購)的需求減少或推遲。畢竟汽車是一種大額消費(而非投資)。
長期來看,要保持平常心。長期來看,汽車市場需求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如果中國宏觀經濟沒有因為此次疫情而遭受沉重打擊(主要看WHO宣布的PHEIC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那么汽車市場長期來看受此次疫情影響不大;反過來,如果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長期影響很大的話,那也不只是汽車市場的問題了。
目前,對長期的判斷還有很大不確定性,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我們汽車人需要把心態放平,《道德經》一直在反復告誡我們凡事都是“禍福相依”的,《孫子兵法》也有云“水無常型,兵無常勢“,多年以后再回首,說不定會看到此次疫情對中國車市不少結構性要素及模式的改變及推動作用。
編后: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重疫”當頭,也沒有人可以“繞道”而行,車企概莫能外。分享是一座天平,你給予他人多少,他人便回報你多少。今天,您的一個觀點、一句預判、一聲呼吁、一點高見,或許就會撥亮同行前行的明燈。基于此,我們再次吁請廣大愛心車企,不要抱著封閉的心態默不作聲,有好的想法、做法和建議請分享出來,我們隨時期待您的來稿。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