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這部微電影,尤其是當中魏建軍關于造車三十年的感悟時,不少人內心第一時間其實是充滿疑惑的。
因為按照公眾固有思維來看,三十年的成長歷程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講都彌足珍貴,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劇本更多的應該是對于以往成績的回顧,比如說向外界展示自己獲得的成績,畢竟長城以往的業績算得上優秀,有這個炫耀的資本。


但是,微電影的劇本明顯不是這么寫的,全程幾乎沒有過去三十年的成果展示,哪怕只是幾秒鐘的時間,絕大部分內容凸顯的是“憂慮”二字,甚至出現了“命懸一線”這樣的字眼,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作為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和發展變革的見證者,我們關注這一事件,也要透過這一事件,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說和造車新勢力這樣的“后浪”喊打喊殺相比,長城這樣的“前浪”為何有點“不夠硬氣”、危機意識滿滿?執行聚焦策略三十年的長城,如何在未來獲得更大成功?
魏建軍眼里的危機哲學
老魏說出上述一番話,并非不按常理出牌,相反,倒是在不少業內專家學者的預料之中。
因為曾幾何時,任正非也寫過這樣一篇《華為的冬天》,背景還是華為以29億元利潤登上中國電子百強首位之時,當時也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文章中,任正非沒有提到任何華為的成就,反而大談危機和失敗,追問華為該如何“過冬”。他甚至拿泰坦尼克號撞向冰山來向員工乃至IT行業敲響警鐘,表示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無獨有偶,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日本名企松下身上,該公司隨處可見到泰坦尼克號撞向冰山圖畫。
有意思的是,任正非對員工們的諄諄教誨很快成為現實,當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見證了“寒冬”離“盛夏”很近的警告,這篇文章也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廣為流傳,“冬天”自此成為危機的代名詞。
事實上,魏建軍也嗅到了當下車市的危險氣息。一方面,后疫情時代,汽車產業變革和產業轉型進入深度陣痛期,新產業形態的孵化和塑造速度明顯加快。與此同時,對于舊產業形態來講,也進入了艱難的淘汰期,這對每家車企來講,都是嚴峻的考驗。

另一方面,在汽車產業波動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生存的空間持續被壓縮。數據顯示,盡管最近的6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65.4萬輛,相對5月增長2.9%,行業回暖態勢明顯。但自主品牌零售銷量52萬輛,同比下跌了18%,市場份額占比僅為31%,較去年同期下跌5%,創近年來份額新低。
再一方面,5G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的落地、新能源的替代、智慧城市的治理等,正在推動跨界協作,特別是信息產業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創新,構建了新的車聯網生態。毋庸置疑,當下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好比看上去平靜的海面,其實可能正孕育著駭人的風浪。如果不能未雨綢繆,那在前方等待的只有毀滅。
所以,這時候再來看魏建軍口中的“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絕不僅僅是危言聳聽。相反,這種緊迫感會造就長城汽車的危機意識,不被過去的成功所羈絆,去思考未來應該怎么做。
“后”聚焦時代的長城要怎么做?
以往,魏建軍說到長城的發展戰略時,他經常會提到一個詞,聚焦。
聚焦的魅力,在于企業業務的專一化,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細分市場服務,從而超越在較廣闊范圍內競爭的對手們。這樣可以避免大而弱的分散投資局面,容易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得益于三十年來的聚焦策略,長城旗下哈弗品牌連續十年位居中國SUV銷量冠軍,主打產品哈弗H6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長城皮卡連續22年奪得國內和海外出口銷量第一,市占率近50%。與此同時,長城汽車更全面確立了“聚焦全球化”的戰略思想,代表中國汽車品牌成功的走了出去,深度參與全球SUV和皮卡的競爭。

的確,在企業初創階段,聚焦在SUV和皮卡的主航道,讓長城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實現了重點突破。但業界此時更關心的是,長城用了三十年時間把SUV和皮卡做得夠扎實了,難道下一個三十年,還要聚焦嗎?
雖然沒有直接回應這個疑問,但在影片中,魏建軍還是談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如果長城不敢沖破規則,那么規則很快就變成創造的牢籠。過分依賴于前三十年,長城汽車挺不過明年。這無疑釋放了些許信號,即便是在聚焦戰略下,長城的改變也勢在必行。
當然,老魏指出了未來長城汽車的改變方向,即從關心造好車到更關注人,關注用戶的出行體驗。

這里可以解讀為,以往關心于如何造好一款車,更多是指一個實體,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軟件。但未來就要把重點放到用戶的出行體驗感受上,即車子和廣泛的服務融合在一起,可以認為是“大”產品的概念。一定程度上講,這也和上文提到的汽車行業正處于百年未有之變局不謀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魏建軍還談到了他對長城汽車乃至中國汽車的終極思索:走向全球的將不僅是產品,不僅是價值,更是新的價值觀。

如同大眾、本田、豐田等跨國汽車巨頭一樣,當下留給世人的價值觀分別是德系的大氣莊重,日系的省油耐用。未來的長城汽車也要在全世界實現中國汽車價值觀的輸出,即讓海外消費者看到中國汽車時,內心中浮現的是屬于中國汽車的價值觀。
結語:“千古盛亡多少事,不廢江河萬古流”,多少公司在繁榮鼎盛的時候轟然倒下。比如說通訊領域,諾基亞、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愛立信、西門子等都是在鼎盛時轟然倒下,鮮花的背后可能就是墓志銘了。所以說,危與機是并存的,關鍵是如何準備能量,如何提升化危為機的能力。整體看下來,想必你也就明白為何魏建軍這么“用心良苦”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