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高校陸續開學,筆者思緒不禁又回到了那個滿懷熱血的求學時代。相信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幾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聽課認真,寫作業認真,考試成績一路領先,最終如愿以償走進理想的學府。而對于那些“后進生”,老師的教誨猶在耳畔“你要是再認真一點就好了”可惜對于很多人來說,恐怕再也沒有認真學習的機會了。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這是偉人的名言,也是經過無數次檢驗的真理。走出學校踏入社會之后,我們會發現,各行各業的競爭中,能否“認真”做事仍然是事關成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靠運氣可以偶然成功,但是想要在一個行業里持續領跑,還是要靠“認真”二字!

就拿汽車行業來說,競爭最為激烈的一直是轎車領域,目前國內市場上有上百款轎車在激烈搏殺,僅A級家轎就有超過60款車型,是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紅海市場,上汽大眾朗逸家族已經連續五年獲得銷量冠軍,去年銷量突破53萬輛,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很明顯,朗逸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朗逸的成功不是靠運氣
說起來,學生時代的競爭還是比社會上的競爭小太多了。作為學生,有現成的教材,有老師的悉心教導,最關鍵是自己成績的好壞跟其他人成績的好壞并沒有“此消彼長”的關系,而且幾乎所有考試都有“標準答案”。

車企領導多希望汽車行業的競爭能像學生時代那么簡單。因為汽車市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消費者的喜好一直在變化,對手一直在你爭我搶,市場容量是有限的,消費者的預算也是有限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擇一臺車。拿多年的積蓄在數十款產品中選擇一臺,不管對車企還是消費者來說都不亞于一場“豪賭”。
從這個角度來看,朗逸連年領跑國內轎車市場靠的絕不是偶然的運氣,而是真正的實力!它一定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到優秀,就像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讓人想不喜歡都難!

無需置疑,朗逸有這樣的實力!雖然跟同級很多動輒就有幾十年發展歷史的優秀車型相比,2008年才問世的朗逸還是個“新生”,但它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
對汽車行業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朗逸是上汽大眾和德國大眾通力合作,針對中國市場專門開發的全新車型。它既有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大氣穩重設計和源自德系工藝品質的安全車身,又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做了專項提升,比如隔音效果更好,座椅更寬大舒適等。

就拿人命關天的安全性來說,朗逸從研發初始就把安全性能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先后進行了近百次實車碰撞試驗和160多次臺車模擬碰撞試驗;在車身結構上,對A柱、B柱、門腹板、左右縱向邊框等主要部位都進行了加強;甚至還考慮了道路行人的安全防護并進行針對設計。這種“認真”的造車態度已經為其成功埋下了伏筆!
在傳承中創新
當然,正如上文中所說,消費者的需求一直在動態變化之中,如果企業在初期取得成績之后不思進取,很快就會被同行超越,被新生代消費者拋棄。而朗逸之所以能數年如一日地保持市場領跑地位,靠的就是不斷的自我突破和創新。

就拿在2018年上市的全新一代朗逸來說,它融合了大眾全球最新設計理念,并且針對當代中國消費者的多樣需求,在設計、尺寸、空間、科技、能效、安全六大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筆者身邊好幾位親朋好友都是這款車的車主。為了進一步探究朗逸成功的秘密,筆者還專門詢問了他們的使用感受。

有位年輕朋友偏愛它的大氣外觀,得益于全新的雙腰線和溜背設計,全新一代朗逸車身更加動感流暢,不“老氣”;有位已經成家立業的大哥更看中它的空間,全新朗逸車長達4670毫米,寬1806毫米,超越同級主流競品,軸距較之前增加了78毫米,達到2688毫米,腿部空間更寬裕;另外它全系標配后排出風口,后排座椅坐墊還加長了75毫米,家人老人和孩子都喜歡坐后排,還經常夸他買車眼光好。

有位朋友是被它的高科技配置所打動,比如它全系采用的LED大燈、帶自動駐車功能的電子手剎、AEB自動剎車輔助系統、副駕駛外后視鏡倒車自動外翻功能、內置MIB多媒體交互系統的8英寸大屏等。還有位朋友是看中它的1.4T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組合,車輛起步快,跑高速超車有信心,關鍵油耗也不高。

此外,朗逸已經從最初的一款產品發展成一個家族系列,包括更注重個性優雅的全新一代朗逸兩廂,以及專為清潔出行而生的上汽大眾首款純電動車——e-Lavida朗逸純電。這些都是上汽大眾為了滿足當代消費者的多樣出行需求所作出的努力。而對于鐘情德系品質的消費者來說,只要上汽大眾有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就可以放心選購,因為他們相信上汽大眾作為德國大眾在中國的第一家企業,一定不會丟掉對德系品質的堅守和傳承。

總結:雖然我們無法去傾聽每一位朗逸車主的心聲,但是它上市12年超過460萬臺的銷量不會說謊;朗逸家族在2015-2019年連續5年獲得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冠軍也是明證。朗逸已經創造了中國車市的傳奇,這與上汽大眾認真造車的態度緊密相關,而市場也沒有虧待這位“實干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