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20年第四季度上市的重磅新車,第八代高爾夫必定會被提及。
事實上,僅就高爾夫三個字來說,就是情懷的象征。問世40年、歷經八代更迭、收獲了3000萬的用戶,這一系列沉甸甸的數據,就是高爾夫恐怖實力的象征。
尤其在不少歐洲國家,高爾夫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家三代人都開高爾夫的家庭比比皆是。而有意思的是,高爾夫在咱們國內也延續了這樣的神奇表現,很多年輕人的Dream Car就是一臺高爾夫。
那么,對于在華正式上市的第八代高爾夫而言,這款車究竟取得了怎樣的銷量成績?是否延續了以往的逆天表現呢?別著急,我們接下來慢慢地說。
上市首月銷量失常
就乘聯會前段時間公布的2020年12月份轎車銷量排行榜來看,也就是筆者整理的下方這張表格,高爾夫在當月的銷量為7503臺,排名整個榜單的第39位,還沒有同樣換代的本田飛度銷量高。
再往前看,2020年10月份時,高爾夫的銷量還是8380臺,要知道那時候的八代高爾夫還沒有上市。換句話說,八代高爾夫沒有上市的情況下,這款車都能賣到8380臺,反倒是更新換代之后,銷量退到了7503臺,確實很能說明問題。
與此同時,鑒于八代高爾夫上市的時間是2020年11月7日,也就是說2020年12月份是其首個完整月份銷量。但凡從事過汽車行業的人士都知道,一款新車上市后的前幾個月,主機廠都會給4S店壓一部分車,尤其是年關時分,恰逢購車旺季,壓的數量會更多一些。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新車前幾個月銷量數據都很不錯。
當然了,也有4S店主動批發新車,前提是他們對這款車很有信心,認為這款車會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而透過上述高爾夫12月份的7503臺銷量來看,明顯該車市場反映一般般,沒有預期那么火熱。否則按照高爾夫的歷史和情懷,首月破萬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事兒。
這不,和八代高爾夫差不多同期上市的自主全新轎車——吉利星瑞,它在12月份的銷量就破了萬臺,達到了12077臺。如此一來還真應了不少業內人士得出的結論,八代高爾夫這次真的表現失常了。
數字概念華而不實
買八代高爾夫的年輕人,多半是沖著數字倆字兒去的。畢竟奧迪主打的虛擬座艙,科技感爆棚,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關注。
坐進八代高爾夫車內,尤其是夜晚30色可調的內飾氛圍燈點亮,再加上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標配了3D立體導航地圖,行車動畫、3D指針等功能,以及同樣為10.25英寸的全液晶中控屏,帶來的沖擊感實在是前所未有。恍惚間,還真有那么一點奧迪虛擬座艙的即視感。
但時間長了,其實你會發現華而不實的含義了。
據不少嘗鮮的車主反應,八代高爾夫的內飾這次確實做出了科技感,但全部以純觸控的方式來進行各項操作,就連多功能方向盤按鍵、中控屏下方的集控面板以及頭頂天窗控制面板也都改成了觸控操作,讓他們在開車的時候有點手忙腳亂。
一方面,自己的八代高爾夫存在觸屏不靈,反應遲鈍的情況,再加上語音識別也不是特別精準,經常出現找個類似藍牙這樣的功能,都得在二級菜單里大半天才發現。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伸手盲操作。
另一方面,多功能方向盤按鍵也使用了觸控操作,這種按鍵觸感與以往有很大不同,行程不僅很短,而且反饋的感受更像是游戲機手柄的那種振動式的設計,初次使用還真得習慣一陣子。用一些車主的話說,有時候開著開著,手不小心碰了一下,某項功能就打開了,讓人措手不及。
期待的1.5T發動機沒有來
除了上面說到的數字概念華而不實外,換湯不換藥也備受消費者吐槽。
沒錯,國內上市的第八代高爾夫,用的還是以往的EA211 1.2T以及1.4T發動機,沒有搭載海外那臺150馬力的EA211 EVO 1.5T發動機,這一點確實讓不少消費者大呼愛不起,“八代高爾夫僅僅是變得更帥更科技范兒了,但內在的東西還是老樣子,讓人有點接受不了。”
其實,一汽-大眾已經在計劃引進大眾最新的1.5T發動機了,只不過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最早投產時間在2022年年底,正式搭載車實車上將會是在2023年。換句話說,國內大眾整體跳過了“第一代”的1.5T發動機,直接上第二代的1.5T。
所以說,想要實現國內高爾夫車型也搭載最新的1.5T,還得等到大改款或者下一次換代。也正因此,不少懂車的年輕人選擇再冷靜一下,等幾年1.5T高爾夫來了再下手。
畢竟,最新的1.5T發動機運用了米勒循環,APS涂層等先進技術,可實現更低碳排放和油耗,更契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在海外的測試來看,設計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
基于這一點來看,國內年輕人在乎三大件的,自然是不會錯過未來才來到的1.5T動力了。再加上現在八代高爾夫剛上市沒多久,12.98-16.58萬元的售價區間還是十分堅挺,也并非入手的好時機。如此多個因素綜合到一起,導致八代高爾夫的銷量不如預期了。
【結語】整體來看,如同文章標題所總結的那樣,數字高爾夫叫好不叫座,首月只賣了7503臺,而整體分析下來,正應了不少網友所說的,一切其實都在預料之中。那么,對于此您有什么觀點和看法呢?您認為它的問題出在哪兒?也歡迎和我們留言互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