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fā)射,令國內上下為之振奮;同時,位于發(fā)射塔架僅50米處的一棵榆樹,第一次走進了大眾視野。
早在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發(fā)射之日起,這棵榆樹便立足于此,雖說伴隨著每一次飛船發(fā)射,它都會經歷火箭尾焰的高溫炙烤,但來年春天,它仍能重煥生機,因此被取名“樹堅強”。在不少人看來,“樹堅強”代表著中國航天人百折不撓、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放在其他行業(yè)同樣適用。
早在2002年,江淮汽車便涉足新能源汽車研發(fā)領域,彼時,特斯拉還尚未誕生;到了2009年,江淮汽車正式將“發(fā)展純電動汽車”提升到戰(zhàn)略層面,當機立斷地與國軒高科、華霆動力等企業(yè)開展深度的技術合作。隨著iEV系列車型的誕生,江淮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站穩(wěn)腳跟,至少在2015年之前,它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龍頭企業(yè)”。
然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的造車新勢力,可謂自帶光環(huán),提高品牌溢價能力的同時,也將傳統(tǒng)車企置于“陰影”之中;同時,面對可觀的政策傾斜,不乏有部分車企擾亂市場秩序,令純電動市場陷入“以價換市”的惡性循環(huán)。此后的江淮新能源,似乎正漸漸被人遺忘。
那么,被稱作“起個大早,趕了晚集”的江淮新能源,是否真如大家所想的“江郎才盡”?在過去的近20年中,江淮新能源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了解過后才發(fā)現(xiàn),越了解中國純電動市場現(xiàn)狀,就會越看好江淮新能源。
堅守底線,一步一個腳印
1999年,合肥工業(yè)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的夏順禮加入江淮汽車,承擔起發(fā)動機研發(fā)工作;2002年,夏順禮參與研發(fā)純電動中巴,因當時采用的仍為鉛酸電池,車輛續(xù)航表現(xiàn)不佳,項目最終被停掉;2007年,夏順禮被委以重任,成立“新型動力部”,也就是江淮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的前身,這一干,便堅持了十五年。
2018年,夏順禮正式由“幕后”走向“臺前”,由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轉變?yōu)榻瘓F新能源乘用車公司總經理。不過,雖說身份在變,但是他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實用性的堅守卻始終沒有改變。
眾所周知,就電池類型而言,目前主流選擇依舊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然而,前者能量密度高、續(xù)航表現(xiàn)優(yōu)異,但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而后者造價便宜、穩(wěn)定性較高,但低溫衰減、續(xù)航不佳的問題依舊存在。出于迎合消費者追求續(xù)航的心態(tài),不少車企會將三元鋰電池作為首選,所以,在技術不成熟的發(fā)展初期,純電動車頻頻自燃的新聞也就見怪不怪。
“實現(xiàn)功能是容易的,想要在5年、10年實踐當中都特別可靠和安全是極其艱難的。”正如夏順禮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所言,江淮新能源并不是沒有能力造“長續(xù)航”車型,但能否保證消費者的用車安全,才是他們更為關注的內容。
為此,在夏順禮主導新能源發(fā)展的這十五年中,江淮與華霆動力研發(fā)出了蜂窩電池,主要攻克三元鋰電池“熱失控”情況,即哪怕出現(xiàn)單體電芯起火,也能保證電池包和整車安全;同時,著力研發(fā)“全極耳的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其優(yōu)勢在于整體溫度提升更快、更均勻,令磷酸鐵鋰的低溫、充電速率表現(xiàn)更加優(yōu)異。
可見,無論是出于對技術的執(zhí)著,還是對口碑的維護,夏順禮都非常注重產品的安全性與實用性,也正因如此,江淮新能源才放慢了腳步。事實證明,那些打著“新勢力”旗號騙補的車企已逐步退出技術舞臺,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未來,還是要靠像江淮這樣踏實的企業(yè)。
服務大眾,注重良性發(fā)展
不可否認,目前暢銷的新能源車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特斯拉Model 3、蔚來ES6為首的高端車型,一類是像宏光MINI EV、歐拉黑貓這樣的入門級車型。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不乏有自主品牌會趁機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搶占未來市場的高地,但就江淮的發(fā)展規(guī)劃來看,中低端產品仍會是未來一段時間里的主旋律。
就目前而言,江淮旗下新能源車型有思皓E10X、E20X、E40X、E50A,分別對應微型車、小型SUV、準緊湊型SUV,及準B級轎車,售價基本均在5萬-15萬元區(qū)間,瞄準了那些對價格敏感,又對純電動車型有需求的潛在用戶,擁有著廣闊的增量空間。
“未來十年是電動車規(guī)模化的黃金時代”。此前,夏順禮曾不止一次地表達過這一觀點,如今的新能源市場,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膨脹。不過,能夠動輒花四五十萬元買一輛純電動車的消費者畢竟只是少數(shù),且高端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除了特斯拉外,多數(shù)高端新能源產品僅維持在數(shù)千臺銷量。
相反,江淮新能源選擇將目標用戶定為“大眾消費者”,一方面更容易累積銷量,令研發(fā)、產品、使用進入一個良心循壞,獲得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則是為進軍高端市場鋪好墊腳石,正如大眾車主換車傾向于奧迪品牌一樣,未來的思皓車主在換車時,大概率也會更加傾向于思皓旗下的高端車型。
取長補短,品牌優(yōu)化升級
或許是從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開始,“PPT造車”似乎便與“造車新勢力”建起了密切聯(lián)系,僅僅需要一個美好的藍圖,便能吸引大量資本投入,公司股價更是水漲船高。顯然,江淮新能源依舊保留有傳統(tǒng)車企身上踏實、務實的品質,除了技術和產品以外,在營銷和品質方面也有著明顯提升。
早在2016年,江淮就與蔚來簽訂代工協(xié)議,蔚來旗下的ES8、ES6、EC6先后在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投產。今年5月24日,蔚來發(fā)布公告稱,已與江淮汽車、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就聯(lián)合制造蔚來汽車和相關費用安排達成制造協(xié)議,未來3年蔚來汽車仍將由江淮汽車代工。“保時捷的工廠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廠”,這樣的評價正是出自蔚來CEO李斌之口。
當然,在與蔚來汽車的合作過程中,江淮新能源也受益良多,相較于此前“有什么,賣什么”的理念,如今更需要以市場需求反推車型研發(fā),推出大眾真正喜歡、發(fā)自心底需要的產品。“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思維,來調整我們整個體系”。夏順禮如是說。
與此同時,在2017年至今的五年時間中,江淮與大眾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大眾引以為傲的質量管控標準,如今也為江淮汽車所用。“低價格不代表著低品質”,即便產品性價比保有優(yōu)勢,但產品品質依舊是江淮汽車始終堅守的“紅線”,得益于此,江淮旗下的新能源車型才有了更加明顯的差異化優(yōu)勢。
結語:“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話,道出了江淮新能源的智慧之處。靜水流深,雖說如今的江淮新能源面臨著諸多懷疑與不解,也經歷過磨難與坎坷,但只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堅定最初的理想,總會有出頭之日。未來的江淮新能源,勢必會帶來更大的驚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