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會公布了備受期待的5月份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也就是下方表格。從當中呈現出來的數據來看,除了第十名的哪吒出現了0.2%的細微下滑外,剩下的車企都展現了同比大幅增長的勢頭。
這充分表明了新能源汽車當下呈爆發式增長趨勢,如同乘聯會預測的數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350萬輛,年度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
不過,圍繞上述榜單,我們還是能發現三個有意思的點,接下來不妨好好的分析一番。
首先是新能源“BAT”戰隊成型,即排名前三的比亞迪、埃安和特斯拉,5月份還是占據了榜單的前三名。其中比亞迪呈現一騎絕塵之勢,當月的銷量達到了220735臺,遠超埃安和特斯拉的4萬多臺,所以更應該說比亞迪吃掉了新能源車市的絕大部分紅利。
埃安和特斯拉的月銷量只差了2495臺,由于特斯拉在華國產車型僅兩款,而埃安布局了好多款,并且從單車售價來看,埃安的主力銷售車型要偏低一些。所以埃安和特斯拉的銷量在一個段位的話,其實特斯拉的“含金量”會更高一些,就看后期埃安的高端子品牌Hyper昊鉑能取得怎樣的市場表現了。
當然了,“BAT”成為新能源零售車市領跑的第一陣營,這種格局或將在未來持續一段時間,就看后續有哪個強有力的競爭者能改變這個格局了。
其次要說一下以吉利、長安和長城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迎頭趕上了。這不,從上述榜單來看,吉利、長安和長城在5月份的零售量分別為25795臺、24346臺和20847臺,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4.6%、109.3%和87.3%,排名僅次于“BAT”、上汽通用五菱和理想汽車。
我們一直說,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場馬拉松,并不是短跑,目前比賽充其量只是跑到了5km左右,距離終點還為時尚早。對于吉利、長安和長城這樣的“資深玩家”來說,只要它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認真起來,或許追上甚至逆襲“BAT”,也并非不可能!
這不,吉利已經組成了幾何、銀河、極氪、極星、路特斯、睿藍、smart、雷達等新能源軍團,接下來將一一進入爆發期;上個月的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哈弗、魏牌、長城皮卡、歐拉、坦克5大品牌,共30多款車型參展,其中,重磅亮相的智能新能源車型就超 15 款;長安則除了推出iDD混動系列車型以及長安新能源外,其還先后打造出深藍汽車、阿維塔等全新品牌。所以說,鹿死誰手還真的不好說,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吧。
最后說一下在新能源領域落寞的傳統合資車企。的確,從上述榜單來看,除了外資的特斯拉,合資的上汽通用五菱外,諸如一汽-大眾、廣汽豐田、東風日產、上汽通用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合資車企,始終沒出現在這份榜單里。
這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合資車企當下依然沒有完全大象轉身,更別說加速奔跑了。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合資車企上上下下已經有了危機感,直觀表現在上海車展前后陸續投放新能源車市的合資尖兵,包括但不限于別克ELECTRA E5、起亞EV6 GT、大眾ID.7,以及價格讓人驚訝的東風日產超混電驅奇駿,而隨著后續更多車型的登場,新能源格局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目前都還不好說。
所以,當下的新能源車市競爭處于起步階段,領先一步的品牌斷然沒有驕傲的資本,如果沒有敬畏之心不持續夯實車型產品力的話,被競品超車或許也只是時間的早晚,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