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03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中國車市,按下了快速發展的按鈕。直觀表現在幾乎所有的全球巨頭汽車品牌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公司,其中就有當年6月16日在廣州花都成立的東風日產。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當年起于草莽的東風日產,僅僅用了20年時間,便成為最快達成1500萬整車銷量的合資車企,并且是唯一達成此成就的日系合資車企。與此同時,東風日產累計創造了超2萬億工業產值,帶動六地七廠的產業布局,將廣州花都打造成產業底子扎實的汽車城。
就像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高國林在6月16日的東風日產二十周年FAMILY DAY上感慨的那樣,“2003年前的籌備工作場景歷歷在目,從雜草叢生到未來工廠,所有過往,歷歷在目,所有艱苦,都成畫卷。”
與此同時,包括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青,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在內的一眾領導,也成為二十周年的見證者。
誠然,回首東風日產過去的20年,這家合資車企從無到有,憑借著真抓實干硬生生闖出了一條血路。而更為難得的是,東風日產完成了從模仿、跟隨到自主研發,即孵化了合資自主典范“啟辰”,讓其成為東風日產新能源化與智能化、年輕化的尖刀利刃。
不過,2023年的當下,中國車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電氣化、智能化進度加快,中國汽車品牌借勢彎道超車,合資車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如何應對賽道的切換?如何在下一個20年依然保持當下的競爭力?對于業界關心的這一系列問題,東風日產率先給出了應對辦法和策略。接下來,咱們圍繞其中一些核心的干貨,來給大家做一番深入淺出的分析。
高層建筑,新的合資模式梳理完畢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合資車企里外方是品牌和技術的輸出方,而中方的意見和建議難以被廣泛采納,正是這樣的管理架構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合資車企的發展,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效率不高,尤其是在電氣化轉型這件事上猶豫不決。
針對這樣的痛點,東風日產并沒有回避。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昊在活動現場講到了東風汽車集團將不拘泥于過去的合資模式,而是以更開放的態度,更精誠的合作,努力擴大合作領域,構建新型的合資模式,持續引領潮流,樹立新的合資樣本。
陳昊還講到:我們的外方股東日產公司也表達了“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愿景,雙方股東戰略高度一致,已經著手進行布局,成果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山口武官宣“共享、共創、共生”的用戶運營生態體系——Ni+的到來,更顯示了陳昊所說的日產“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愿景并非空穴來風,而是一步一步的落到了實處。
如何理解Ni+?其實可以理解成東風日產面向新消費時代,和目標消費用戶的一次“用戶共創”。
眾所周知,近些年,以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為首的汽車企業,在“用戶共創”的光環下嘗到了甜頭,市場風評一片大好。從長遠來看,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用戶,能給車企持續塑造正向品牌口碑、帶來推薦銷售、推動產品創新、以及股價市場信心提振等。這些短期和長期的收益疊加起來,就成為絕大部分車企尋求突破的方向,用戶自然也就成為了其心中的“香餑餑”。
東風日產接下來也要融合企業與用戶的邊界,強化企業與用戶“一體共生”的生態共同體。不要忘了,經過多年的耕耘,東風日產線下網點覆蓋了92%以上的城市,收獲了超過1500萬用戶信賴。在合資車企中,東風日產有超過400萬的車聯用戶,領先行業;日產智聯APP注冊人數約600萬,這樣龐大的體量是新勢力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果能很好運用的話,基于「產品服務」、「車聯生活」、「車以外的生活」、「個人成長」四大板塊,能給用戶帶來合資品牌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
由此來看,在高層建筑層面,東風日產的戰略和方向已經制定,如同一艘巨輪一樣,它的航向已經由舵手劃定好了,而接下來就是全體東風日產人奮力向前拼。
策略清晰,準備再造一個東風日產?
對于東風日產的下一個20年,高國林用再創業階段來形容這樣一個新的周期。在他看來,東風日產將一切歸零,重整旗鼓,迎接百年未有之產業變革。沒錯,就是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引起熱議的這句話:東風日產將全力為新能源而戰,再造一個東風日產。
誠然,這句話并非空穴來風,東風日產準備從產品、體系和技術三個層面驅動,在銷量上挑戰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并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首先看產品陣容,電氣化加速將是關鍵詞。直觀表現在東風日產電驅化車型的導入速度會加快,比如說日產品牌將會在2026年之前導入7款電驅化車型,而到7年后,也就是2030年,其80%的產品線將實現電驅化。
再比如說啟辰品牌,作為為數不多的合資自主成功典范,啟辰將在東風日產的電氣化道路上扮演關鍵角色。沒錯,啟辰除了每年推出至少兩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外,今年年內其首款插混和全新純電車型就要正式上市,東風日產給啟辰定下的目標是挑戰年銷50萬臺,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二增長曲線。
還有回歸東風日產體系后的豪華汽車品牌英菲尼迪。雖然東風日產并沒有給其制定具體的銷量目標,但提到了匯集平臺與資源優勢,穩步推進本土化戰略,同步積極加速電動化產品布局。不得不說,這樣的策略和路線是正確且務實的。
其次看體系力建設。一直以來體系力都是東風日產平穩度過車市大小周期的關鍵,而這次東風日產的策略也凸顯了穩固自身的體系力。比如說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實力、1500萬基盤用戶的品牌力,都要在穩固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推進升級;再比如說包括4S店體系、NCH體系、合伙人體系、超級APP體系在內的升級,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以及加強和花都區的合作,共同打造研發中心,這些都是東風日產不斷進行補強的體現。
再來看技術升級。有道是“技術日產”并非浪得虛名,其研發的多項黑科技推動了全球車市的進程。而在如今技術為王的時代,東風日產將以純電、超混電驅e-POWER、插電混動、氫燃料、燃油動力五種技術路線并行,并且同步推動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技術的升級迭代。
其中,日產品牌將會努力降低電驅技術成本,加快先進電池技術的研發,這意味著后續日產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價格會更具市場競爭力;而啟辰品牌會在2023年實現全新純電平臺技術落地,到2028年推出全新CTC純電平臺升級,全系搭載新技術電池及全新N合1高集成電驅、全維智能座艙生態系統升級,采用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
【結語】綜合上述內容來看,在如今這個電動化和智能化重新定義汽車的年代,得益于國家政策端的扶持,頭部自主品牌嶄露頭角,給合資車企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嗅到危機后的合資車企也開啟了電氣化轉型,并且速度在加快。就像東風日產一樣,針對下一個20年,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轉型和前瞻布局,并且思路和打法非常的清晰,步驟也是有條不紊。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市這場馬拉松跑才僅僅開始,誰能笑到最后還真的不一定,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