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藍鯨財經、經濟觀察報等多家財經媒體報道,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廣東永奧)——這家廣東本土27年歷史的老牌汽車經銷商集團突然“暴雷”,旗下廣深、珠三角區域的數十家4S店一夜關門,瞬間登上了各大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熱搜話題。
事實上,自2022年2月份以來,就有媒體陸續報道汽車經銷商退市或破產新聞,諸如浙江中通、寧波海曙博納、內蒙古紫維、重慶龍華以及龐大這五家。算上此次“暴雷”的廣東永奧,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六家頭部經銷商集團“轟然倒下”,這無疑是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有1400多家4S店退網,創下中國車市有史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2023年上半年盈利的經銷商比例僅35.2%,而多達50.3%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在《中國汽車消費白皮書(2023)》首發儀式上談到要關注廣大經銷商此刻的壓力,它們的經營壓力持續擴大,盈利越來越困難。
毋庸置疑,廣大汽車經銷商當下的處境,和社交媒體以及短視頻平臺呈現出來的畫面并不一樣。作為汽車主機廠與廣大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此時此刻它們真實的生存狀態到底怎么樣?面對內卷程度更進一步的2024年,它們又該怎么辦?
銷量穩增,但付出利潤倒掛代價
世紀陽光集團事業一部總經理李小紅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在其負責的五家自主品牌4S店中,除了江淮新能源受到品牌切換以及產品供貨不足等因素影響,銷量出現一定幅度下滑外,剩下的門店銷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整體增幅數據在26%以上,其中埃安4S店的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86%。
“但我們高興不起來,新能源車市內卷太厲害了,埃安整體來看有量無利,和我們運營的這家上汽大通店一樣,在全國來看基本上是價格‘洼地’,總體盈利同比雖有改善但依然有較大虧損面。反倒是江淮燃油車和領克這兩家店的銷量和盈利同比皆為正增長。”李小紅進一步說道。
深耕廣汽系的中鑫汽車集團,2023年的運營情況和世紀陽光集團有些許相似之處。中鑫汽車總經理秦喬紅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其集團運營的幾家廣汽豐田、廣本本田和廣汽傳祺老店去年銷量穩中有升,但付出了利潤倒掛很嚴重的代價。原因大家都知道,此起彼伏的“價格戰”打亂了市場節奏,原本樂觀的預期和現實落差很大,集團承受的銷售和庫存壓力很大。
而對于集團旗下兩個新勢力品牌小鵬、零跑的運營情況,秦喬紅表示整體營收的穩定性差了一些,比如某一款車型剛火兩三個月熱度就下去了,和傳統汽車品牌相比產品缺乏持續性和連貫性。
另外,其運營滿兩年的一家比亞迪王朝網4S店由于鄭州門店太多的原因,去年其實處于虧損狀態,不過這家店已經適應了比亞迪的整體市場節奏。
去年11月28日,位于鄭州市二七區的比亞迪海洋網全國首家超級旗艦店正式開業,該店王姓銷售經理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這家旗艦店僅建店就投進去上千萬人民幣,而鄭州主城區王朝網加海洋網的4S店、城市展廳數量加起來接近50家。
作為唯三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4S店雖然是公認的“搖錢樹”,但對于這兩年才開始建店的老板和投資人來說,短時間內想實現盈利或許比較難。而剩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就不用說了,基本上都靠主機廠“輸血”,用一句話來總結,看上去賣得挺熱鬧,其實鈔票沒賺到。
存活下去,確保資金鏈健康
上述兩家河南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的運營現狀,印證了崔秘書長的觀點,新車收入和利潤下降兩個因素,成為經銷商虧損主因。
誠然,在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之前,燃油車的單車利潤雖然不高,但有后續的保養產生利潤,再加上當時車市并沒有打所謂的“價格戰”,4S店的運轉還算健康。但這兩年新能源汽車勢頭起來后一切似乎都被打亂了。
如上文所述,目前最棘手的地方是陷入了虧損賣車這個怪圈,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探到了“沼澤地”,后續保養也產生不了什么大的利潤,并且這個市場越來越多玩家進入,價格一再刷新底線,這個怪圈似乎短時間難以停下來。
“之前開店賺了十多年的錢,這兩年陸陸續續都賠進去了,但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不搞又不行。”“之前的油車能賺錢這不假,問題是廠家已經不把心思放油車身上了,但目前的新能源是賠錢的,這段轉折期很難熬。”這是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上很多經銷商投資人的心聲,很無奈但這就是此刻的現實。
2023年12月中下旬,為沖擊300萬輛銷量目標,比亞迪打響新一輪“價格戰”,之后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奧迪、大眾等將近20多個品牌加入其中,部分車型現金優惠甚至高達12萬元。正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說的那樣:“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車企在未來3~5年如果沒沖上去,就沒機會了。未來3~5年內,車市整體或不同細分市場會持續開打價格戰。”
這也預示著2024年車市的內卷程度,將會在2023年的情況下更進一步,堪稱PLUS版。對于此,多數經銷商似乎已經提前打了“預防針”,做好了應對之策。
李小紅對2024年終端車市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看法:在2023年鄭州市新能源汽車大概37%滲透率的情況下,個人預計2024年會達到43%甚至更高。但2024年約有200多款新車上市,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車市競爭,但強者愈強的格局依然不變。與之相對應的是消費者更加理性,在車市總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大多經銷商依然面臨較高庫存壓力,確保資金鏈健康特別重要,盈利預期不會過高。
秦喬紅認為2023年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2024年集團要把傳統汽車品牌業務給做好,關鍵詞是“謹慎”、“扎實”、“投資冷靜”,要保守經營,避免新品牌踩坑,保存自身的競爭力,在殘酷的車市競爭中存活下去。
【結語】綜合上述內容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的當下,傳統汽車經銷商的經營模式無疑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如何調整原來的經營模式,如何慧眼識珠選擇盈利能力強的新品牌,如何結構化降本增效,成為擺在每一位經銷商老板、投資人和高管面前的難題。當然,這也是幾個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