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來講,換標可謂一件大事,但頭部自主車企長城汽車卻在悄無聲息之間將企業LOGO進行更換,這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引起網友熱議。
我們先來看公布的最新LOGO標識,和原來的LOGO相比,之前是偏立體的銀色“烽火臺”換成了紅色色調的扁平化“烽火臺”,既像長城的城墻,也像長城汽車的首字母“W”。
當然,眼尖的網友還看見了一個最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原來的LOGO帶有中文“長城汽車”,此番在新LOGO上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GWM”。
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網友指出,有些長城粉絲經常用三字母品牌來調侃比亞迪,這回長城汽車也把LOGO換成了三個字母,這畫面那叫一個“和諧”。
當然了,以上只是換笑話,咱們要做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長城汽車此番更換LOGO,到底意味著什么?魏建軍這位掌舵者到底在下怎樣一盤棋?
順著上文說到的中文“長城汽車”在新LOGO上被“GWM”取代,毫無疑問這意味著長城汽車要做到全球統一的品牌標識,同時也意味著長城汽車的出海計劃再加速。
從單純的銷量數字來看,長城近些年被比亞迪遠遠甩在身后,去年比亞迪的銷量超了400萬輛,而長城只有123萬輛,而在具體車型上,比亞迪也是大舉“車海”戰術,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誰能與之一戰?
這一點對于征戰汽車市場幾十年的魏建軍來說,肯定是意識到了。或許魏建軍心里在想,既然規模上短時間難以追上比亞迪,那就在利潤上咬住競爭對手。
事實上長城還的確做到了。來看關鍵的利潤數據,去年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盈利大概在400億左右,而長城一家就達到了124-130億,由此可見長城的盈利能力有多強。
為啥長城的規模銷量并不大,但利潤這么可觀呢?一方面是坦克、長城炮、魏牌等品牌沒怎么參與“價格戰”,雖然車子賣的數量不在頭部,但盈利能力相當厲害;另一方面就是出口非常強了,看一組數據,長城汽車2024年海外銷量為45.31萬輛,同比增長43.39%,創歷史新高。
大家都知道中國汽車出口到海外,價格普遍比國內貴,有些車型甚至翻一倍,這意味著海外市場的利潤豐厚。
說到這或許你已經看明白魏建軍的心思了,也可以用田忌賽馬的道理來闡述一下,就是避開鋒芒,發揮自己的長處,不與競爭對手比單純的銷量規模,而是要真刀實槍的利潤率,從而在內卷的車市中行穩致遠,從這一點來看,你不得不佩服魏建軍的深謀遠慮。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