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色图综合网,国产成人免费电影,国语对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伊甸园一二三一二三永久,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評論

從PPT到PS造車,威馬這步棋要怎么走?

作者:車轱轆 來源:汽車情報 2016-12-07 16:49 點擊:

這些新生的品牌,以及老品牌,在未來20年內,必將有一大批品牌死去,中國汽車未來能留下在國內乃至全球響當當的10個品牌就不錯了!未來,哪些汽車品牌將死去,或被并購,就將上演。

如今互聯網造車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全新汽車品牌也絡繹不絕,千軍萬馬似乎不造車就沒出息,造車隊伍要過消費者這個獨木橋才行,最終又有多少新汽車品牌會留下?《車轱轆》預計,再過20年后,國內很多的汽車品牌將會死亡!其中包含近年來新近的全新汽車品牌。
 
造車新軍不缺資金缺消費者
  這兩年國內造車熱潮,不僅有進軍傳統能源造車的斯威汽車、比速汽車、漢騰汽車等品牌,還有一大批打著用戶體驗牌的互聯網創新造電動汽車的企業。這些新生的品牌,以及老品牌,在未來20年內,必將有一大批品牌死去,中國汽車未來能留下在國內乃至全球響當當的10個品牌就不錯了!未來,哪些汽車品牌將死去,或被并購,就將上演。

  一大批打著用戶體驗造互聯網電動汽車的企業,還處在PPT造車募集資金或者只有概念車的階段,進入量產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互聯網造車領域,蘋果放棄造車而專攻自動駕駛軟件;樂視造車開始遭遇資金瓶頸;易車和汽車之家聯合創辦的蔚來汽車造出6輛概念車,每輛車成本價120萬美元,最終內部消化給6個投資人。

  從以上造車來看,資金其實都不是互聯網或全新品牌造車的最大難題,畢竟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樂視造車資金開始緊張,畫餅造車只是題材炒作,看不到錢途就不會有大量資本介入。雖然互聯網造車可能不缺資金,但是造出來的車得有大量消費者買單才行,有利潤,投資者才有錢可賺。

PPT造車的威馬汽車涉嫌抄襲
  近日,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的威馬汽車,不僅被質疑成自游俠汽車后又一PPT造車企業,甚至概念車都存抄襲的嫌疑,有質疑抄襲歐藍德的,也有質疑抄襲吉利全新品牌LYNK & CO的設計的。質疑歸質疑,這或許僅是PPT造車而已,不必大驚小怪!未來的概念車或量產車或許不是這個樣子呢?

  近日,海外媒體找到了威馬汽車抄襲的原圖,抄襲了2014款三菱歐藍德PHEV Concept-S車型,設計師是在原有圖片的基礎上通過PS來修改出來的效果,甚至連背景都是那么一模一樣,難道威馬汽車的設計師就不能原創畫幾張草圖,這就是威馬汽車設計師的水準?
威馬汽車拿價格還是產品力吸引消費者?
  不管威馬汽車是否真抄襲,從威馬汽車規劃的定位來看,創始人沈暉稱未來不造10萬元以內的車型,也不造特斯拉和蔚來汽車這樣的高檔車。也就是說,威馬汽車要走大眾化市場路線,并且在2018年推出首個量產車上市,隨后3年里將年產量提高到10萬輛以上,且每年推出一款新車。

  成立于2015年12月的威馬汽車,由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任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等職務的沈暉創辦,并且在首次融資中達到10億美元估值。

  沈暉的人脈和汽車行業豐富從業經驗,都無需置疑,但這些是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呢?不是,還是消費者!前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辭職后進軍樂視超級汽車,成為聯合創始人和中國及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目前樂視汽車依然面臨錢燒得厲害的資金難題,而量產車遲遲不能推出,推出量產車消費者是否買單還得另當別論。

大量消費者是否愿意買車是根本
  雖然沈暉有著主刀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成功案例,吉利收購沃爾沃背后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就算威馬汽車未來造車不差錢,但還是差渠道、技術和消費者。

  誠然,威馬汽車在今年年底將建成來自中國和德國的600人團隊的研發隊伍,未來將致力于研發20多款原型轎車。威馬汽車并標榜所謂的高標準的德國技術,可德國技術的電動汽車就能獲得大量中國消費者購買嗎?

  從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的騰勢電動汽車來看,不差資金和技術的騰勢汽車至今只生產了一款補貼前售價36.9-39.9萬元的車型,該車去年總計銷售了0.31萬輛,今年前10月累計銷售了0.14萬輛。隨著未來電動汽車的補貼退坡減少,未來的威馬汽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還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
渠道瓶頸約束威馬汽車
  渠道也是威馬汽車的短板。威馬汽車雖然可以借鑒特斯拉這樣的直銷模式,削減渠道的成本,直接通過網上訂車,試駕可以外包,但是如何讓車主更便利享受售后服務,難道售后也外包?

  服務外包可能影響用戶體驗,而打著傳統能源購車用戶體驗差的幌子的互聯網造電動汽車的新車企,其實同樣很難解決售后問題,售后外包可能體驗更差,自己建直營渠道可能渠道成本高。
陌生品牌且單車成本高約束威馬汽車發展
  互聯網造車要想更多消費者購買,除陌生的品牌弱勢外,高價格和充電不便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難題。于是,只有削減中間環節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才會有更多消費者愿意為新能源電動汽車買單,而目前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是否會遭遇瓶頸,電池成本成為電動汽車最大成本。

  如果未來威馬汽車不能解決電池等高成本配件,威馬汽車的價格同樣下不來,加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補貼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威馬汽車是否還有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購買?此外,威馬汽車作為一個全新的陌生汽車品牌,消費者是否愿意接受和購買?
 
結束語 隨著越來越多新老車企進軍新能源汽車,或許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提升,以及大規模產業化之后,充電難、成本高等問題會得到解決,最終讓電動汽車的單車成本大幅降下來,這或許是未來電動汽車的春天。新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蔚來汽車、樂視汽車、威馬汽車等諸多電動車企,未來又能否贏得大多數消費者青睞而購買,就留給未來的市場去回答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文章
  • 集度首款車型上市:對標Model X軟硬件拉滿,售價不足40萬元

    集度首款車型上市:對標Model X軟硬件拉滿,售價不足40萬元

    2022-10-29 09:51

  • 李想“碰瓷”極氪009,反被吉利高管回懟?網友:格局太小

    李想“碰瓷”極氪009,反被吉利高管回懟?網友:格局太小

    2022-10-26 10:31

  • 寶能新能源造車:蹣跚成長,即將進入收獲期

    寶能新能源造車:蹣跚成長,即將進入收獲期

    2022-10-20 20:52

  • 8月新勢力銷量放榜:蔚小理被擠出前三,問界成為業界黑馬

    8月新勢力銷量放榜:蔚小理被擠出前三,問界成為業界黑馬

    2022-09-02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