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色图综合网,国产成人免费电影,国语对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伊甸园一二三一二三永久,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評論

三個月內5輛特斯拉自燃,電動車到底還能不能買?懂車人說了實話

作者:汽車情報 來源:汽車情報 2019-06-05 09:30 點擊: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正式落戶上海,確認建立一家獨資工廠;2019年1月,特斯拉破土動工,年產50萬輛的超級工廠蓄勢待發;5月31日,國產版Model 3公布其32.8萬元的售價并接受預定,這一價格讓不少特斯拉迷都熱血澎湃。 從入駐中國到開始接受Model 3的訂單,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正式落戶上海,確認建立一家“獨資工廠”;2019年1月,特斯拉破土動工,年產50萬輛的“超級工廠”蓄勢待發;5月31日,“國產版”Model 3公布其32.8萬元的售價并接受預定,這一價格讓不少“特斯拉迷”都熱血澎湃。

從入駐中國到開始接受Model 3的訂單,前后不超過1年的時間,特斯拉超高的辦事效率、充分考慮中國車主的熱忱,聽起來還是讓人有些激動。但是,如果仔細了解最近的新聞后,相信不少人多少都會被潑上一盆冷水。

3月26日,中國廣州某小區的地下車庫,發生一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

4月21日,上海徐匯區某小區地庫,發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

5月3日,美國舊金山的一個私人車庫,發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

5月12日,香港新蒲港廣場,發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

6月2日,比利時安特衛普省的特斯拉充電站,發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

同樣都是特斯拉,這樣“冰”與“火”的對比還是讓人非常感慨。看完以上信息,可能很多讀者與小編的感受都是一樣的:曾經那么高傲的特斯拉,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為何竟會發生5起自燃事件?

一直以來,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中都好比是手機領域中的“蘋果”,不僅占據著絕對的技術“高地”,同時也是自身領域的實力代表,基本上可以說是起著“行業風向標”的作用。但是,當特斯拉頻頻爆出自燃事件后,很多車主就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提出了懷疑:電動汽車到底還能不能買?有位懂車人就說了實話。

是“誰”火了特斯拉?

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老大”,特斯拉是進入這行比較早的企業之一,無論是車身外觀、電池管理還是自動駕駛的技術,都算是處于領先地位。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代表電動汽車領域最高水平的車企,旗下的旗艦車型卻頻頻出現自燃事故,有人不免產生疑問:是“誰”火了特斯拉?從專業人士那里,我們得知了答案。

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純電動汽車自燃,其直接誘因還是因為鋰電池的“熱失控”,導致電池組一個接著一個燃燒,最終導致整車的自燃。眾所周知,如今的汽車電池大多為鋰電池,而“鋰”本身又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元素,因此一旦有一塊鋰電池發熱著火,火勢將會快速蔓延至整輛車。

什么時候會出現“熱失控”呢?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首先,當車輛出現“過充”情況后,有可能會導致電解液氧化分解,內阻增大,從而使電池內部產生熱量,嚴重的話就會導致電池自燃,這時候整輛車基本上也就宣告“報廢”了。

其次,私自更改電池電路,有可能會導致電池短路,從而造成車輛自燃。對于部分車主來說,他們嫌車輛續航里程不遠,因此就動了私自加裝電池的念頭;但是,這一行為很容易導致電池內部發生短路,從而使電池自燃,以至于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

另外,當電池受到外部撞擊后,也很容易出現著火的情況。為了能夠降低車子重心,提供更多的裝載空間,電池一般都是安裝在車輛底盤上;但是,當車輛在行駛時發生撞擊后,硬物有可能會劃破電池的保護層,從而使電池短路,使車子發生自燃。以上這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大多數電動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電動車自燃風險大不大?

說到哪里有“汽車自燃”,很多車主可能都不會關心,覺得這種事離自己非常遙遠;但是,一旦說到“電動汽車自燃”,即便是開著燃油車的車主,也都同仇敵愾,想要為“自燃車子的車主”爭一口氣。說到底,還是因為很多人覺得“電動車的自燃概率大,很有可能發生或者波及自己”,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有關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年底,特斯拉全球保有量為50萬輛,而發生車輛自燃的事故大約有50起,特斯拉車輛發生自燃的概率約為1起/萬輛。相比較而言,以上海地區2011年的數據來說,當時本地車輛加外地車輛大約有285萬輛,當年發生車輛自燃的事故約有900起,燃油車發生自燃的概率為3.16起/萬輛。

對于以上這兩個數據來說,雖說它們在調查范圍大小、統計年份先后上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從中大致能夠看出來,燃油車自燃的概率還是比純電動車要高的。因此,從數據上說,如果只從“自燃風險”上來評價一種車的安全性,電動汽車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不過,回歸實際用車當中,燃油車發生自燃,往往是那些年久失修、未經保養的“老爺車”,但是電動汽車自燃,有很多都是沒用幾年的新車子;況且,電動汽車自燃速度快、危險性高,一旦著火,自救時間很短,這也是很多車主拋開數據而懷疑電動汽車安全性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背鍋”冤不冤?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來說,名氣的好壞、名聲的大小都決定了它“變現”能力的強弱。就以特斯拉來說,它在經歷了“自燃門”之后,其名氣和影響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最直接的股價上來看,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從2018年12月13日最高價376.79美元/股,跌至昨日的178.97美元/股。

相比較而言,電動汽車自燃并非是特斯拉的個例。上一年的8月31日,廣州市增城區一輛力帆電動汽車發生自燃;今年4月22日,西安蔚來一維修網點的ES8發生燃燒。可見,電動汽車自燃不是特斯拉的錯,這個問題也是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但是,相比較而言,讓很多車主感覺到不安的,是車企面對事故時的態度。一方面,車企一直在強調車輛沒有質量問題,讓其它車主放心用、顧客放心買;另一方面,車企卻遲遲不公布調查結果,消費者處在懷疑與焦慮中,也容易使耐心與信任消失殆盡。

結語: 早在今年的3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發布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在這一份公告中,將純電動汽車的蓄電池置于和發動機、變速箱一樣重要的地位,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完全可以依法要求更換總成,甚至是換、退車。

由此能夠看出來,電動汽車領域正在朝著規范化、系統化管理的方向發展,不僅車主的權益將會受到更大的保護,同時也對車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電動汽車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一領域終將會像如今的燃油車行業一樣成熟。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