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后,這個“車界網紅”就一直沒有淡出過國內車主的視線。
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一旦解決全自動駕駛技術,就停止銷售汽車”。他們將會用帶有全自動駕駛技術的特斯拉作為“自動駕駛機器人出租車”運營,從而為車主和特斯拉創造收入。
此外,據有關人士分析,馬斯克在推文中不斷暗示,車主們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以便宜的價格購買特斯拉,雖說他在隨后的回答中澄清了將繼續為車主提供特斯拉,但是以后車子難免將會更貴。可見,特斯拉已將營銷技術應用得爐火純青,搭配上過硬的實力,使其在中國車市如魚得水,牢牢地掌握著市場的主動權。
相比較而言,東風雷諾雖說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是它卻始終沒有完全適應,不僅沒有進入到合資車的一線陣營中,甚至可以說是前景不容樂觀。前不久,雷諾一則人事變動再次吸引了大眾的關注,相信不少人都想問:東風雷諾換帥后,能否使銷量有所提升?
高層頻換,問題未消
7月7日,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會確認,魏文清即日起出任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接替翁運忠。
從披露出的信息中我們能夠得知,魏文清有著三十多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經驗,也先后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歷任生產部部長、商務部副總經理、戰略規劃部副部長等職務,可見此人確實有著深厚的背景以及極強的能力。
此外,早在今年的4月1日,曾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的葛樹文,就已經來到了東風雷諾出任總裁一職。葛樹文的加入,被不少人視為雷諾在華銷量的一次重大機會,伴隨著新的營銷理念的加入,有望為雷諾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不過,雖然東風雷諾換帥的高層個個實力不俗,但是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企業頻頻易帥絕對不是正常現象。固定的領導團隊有助于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也有助于穩固軍心,而經常更換高層的現象,不僅表明企業很有可能經營不善,銷量不佳,同時也不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因此,雖說我們不清楚東風雷諾頻頻易帥的內部原因,但是這種現象的背后,多少還是表明企業發展存在著一些弊端。如果沒有將根本問題解決的話,即使多次換帥也于事無補。
銷量連跌,目標遙遠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在不少國內車主心中,都是有著“國產車不如合資車,合資車不如進口車”的鄙視鏈,雖說近兩年這種看法有很大的緩解,但是合資車仍舊因此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以及更多的銷量。相比較而言,東風雷諾基本上沒有享受到“合資車“名號所帶來的紅利。
從銷量方面來看,東風雷諾2016年銷量超過3萬輛,2017年銷量超過7萬輛,在當時看來是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因此還將2018年的銷售目標定為“保九爭十”。可惜,東風雷諾2018年的銷量僅為5萬輛左右,這一數字不僅意味著銷量下跌30.6%未完成既定目標,同時也拉開了銷量 “連跌”的序幕。
就拿2019年最新的銷量數據來看:在經歷“國五清庫”后,東風雷諾6月份銷量僅為1503輛,同比減少67.2%,而從1-6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上半年8901輛的成績更是少得可憐,較去年同期更是減少了76%。可見,東風雷諾的2019年比其他品牌要更加難過。
此外,通過走訪本地經銷商了解到,雷諾的4S店形勢也是非常緊迫。因為銷量不佳,導致了庫存壓力增大,不少東風雷諾4S店都是處于退網的邊緣,尤其是前期迅速擴張所帶來的影響,導致這一情況愈演愈烈。據悉,現在國內東風雷諾4S店的數量預計僅維持在百家左右。
據了解,早在2017年10月,時任雷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卡洛斯·戈恩親自來華,定下了“2022愿景”,指出東風雷諾到了2022年將要完成年銷量40萬輛、專營店達400家的成績。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東風雷諾距這一目標還是相當遙遠,即使按照今年銷量與去年持平(5萬輛)來計算,未來連續3年的銷量增長都要達到100%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隱患仍在,道阻且長
從東風雷諾近兩年的成績單中也能夠看出來:無論領導層換了多少次,東風雷諾的銷量依舊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頹勢依舊。可見,領導層的變動并沒有觸及雷諾銷量不佳的根本,隱患仍在。
首先,從產品力方面來說,雷諾車型的數量以及質量都有著很大的不足。就目前雷諾在華銷售車型來看,共有科雷傲、科雷嘉以及卡繽、Espace共4款車型,其中只有前兩款屬于合資產品。車型布局的不完善,不僅會極大地減少客戶基數,同時也會限制車主選擇的權利,影響購車熱情。
此外,從質量方面來說,東風雷諾的實力也是有待懷疑。從車主投訴故障種類中能夠看出來,東風雷諾旗下不少車型存在著變速箱頓挫、異響,轉向系統抖動等故障,這些故障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嚴重的缺陷,在使車主獲得不好的用車體驗的同時,國內車主口口相傳的影響力也會極大地折損雷諾的形象。
最后,在品牌宣傳方面,東風雷諾,甚至說是整個法系車陣營都是有待提升。東風雷諾既沒有早已入華的大眾、豐田的群眾基礎,同時也缺乏本田、凱迪拉克巨大的宣傳力度、有效的宣傳方式,所以導致它在國內汽車市場一直不慍不火。“閉門賣車”顯然不適合中國車市,品牌影響力也不是頻繁易帥所能夠提升的。
結語:據了解,東風雷諾工廠的年產能為15萬輛,但是以現如今的銷量情況來看,它還遠遠沒有發揮出所有的生產潛力。雖說東風雷諾至今還未傳出“堅持不下去”的消息,但是不得不說它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之季。
伴隨著魏文清和葛樹文的加入,東風雷諾也是迎來了全新的血液。但是,如果不將舊的體制弊端給解決了,不能很好地在車型數量、產品質量、營銷力度上下功夫,再換多少次帥也都于事無補。正如一位內行人所言:東風雷諾能否實現“2022愿景”,全看后半年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