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制造Model 3首批車主交付儀式在上海舉行,為了以表重視,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專門乘十幾個小時的飛機親自參加,并用一段“尬舞”將自己的開心溢于言表。
毋庸置疑,無論是從在中國獨資建廠的機遇,還是減免購置稅的優惠來看,馬斯克使工廠落座于上海都是明智之舉,不但能夠節省整車的生產、運輸成本,降低關稅附加值,同時還能夠直面全球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可謂一箭雙雕。正因如此,當Model 3的售價降低至30萬元內以后,網傳內部人員宣稱“每日訂單超千輛”,可謂相當成功。
然而,對于同樣也是美國品牌的凱迪拉克而言,雖說它也是豪華品牌,也選擇在中國合資建廠,同樣采取了降價銷售的方式,但是它的處境卻不容樂觀。從2019年銷量來看,凱迪拉克全年銷量為21.25萬輛,同比減少6.8%,雖說依舊領跑國內的二線豪華車市場,但是與第二名雷克薩斯的銷量差距僅有1.2萬輛。

不可否認,提起凱迪拉克,很多人都會想到“以價換市”這個詞,而對于雷克薩斯,我們最常聯想到的是“加價提車”。面對購車政策的兩個極端,按理說凱迪拉克應該有很大的優勢,但如今僅以1.2萬輛“險勝”雷克薩斯,凱迪拉克還能笑得出來嗎?
降維打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不得不說,無論在各行各業,“降價”二字都有著極強的沖擊力。就拿2019年剛剛上市的iPhone11而言,當11月在華出庫量同比下降35%之后,蘋果公司選擇試探性地降價,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銷量,對于國產手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樣當凱迪拉克選擇“降維打擊”的策略后,在銷量方面也有著顯著的提升。

從凱迪拉克2015年-2018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其在華年銷量分別為8.00萬輛、11.02萬輛、17.35萬輛以及22.80萬輛,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降價銷售”的策略卓有成效。但是,這種井噴式增長的情況在2019年戛然而止,反而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是為什呢?
毋庸置疑,適當的優惠政策確實能夠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但是,若將“降價”設置成自己的固有標簽,就很容易令消費者養成“無優惠,不考慮”的心態。而這種心態一旦養成,不僅會造成新款車型的銷售困難,同時也容易掩蓋真正的產品優勢,從長遠來看,肯定是不具有競爭力的。
不可否認,2019年車市的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絕大多數車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但是,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豪華車市場整體還是有著上揚的態勢,諸如雷克薩斯、沃爾沃等品牌,甚至達到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長。正因如此,凱迪拉克的處境才顯得更為堪憂,能否在2020年繼續保持“二線豪車市場銷冠”的地位,仍舊是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在凱迪拉克實行“降維打擊”的策略后,不僅自身受到影響,同門的別克、雪佛蘭也難免成“殃及池魚”。曾經的旗艦車型別克君越、雪佛蘭邁銳寶XL,如今優惠額已經達到了4萬元左右,頂配車型與天籟、凱美瑞等熱門中型車的中低配車型售價相同。可見,“降價”策略一旦實施,只能算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后繼乏力,老將退出新將未成
從價格方面分析,如今的凱迪拉克確實是“騎虎難下”,一旦打開了優惠的口子,便很難再關上了。但是,縱觀整個2019年,凱迪拉克遇到的問題還不僅僅于此,在產品布局方面的后繼乏力,也成為其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在2018年中,凱迪拉克XTS與ATS-L承擔起了轎車車型的銷量重擔,分別以 6.05萬輛與5.52萬輛的成績,為總銷量的提升貢獻出重要力量,與此同時,XT5也獲得了5.90萬輛的成績,算是可圈可點。但是,在經歷了國內“國五過渡國六”后,XTS與ATS-L兩位老將紛紛退出,后繼新將的實力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從2019年全年銷量來看,除了SUV陣營中有XT5與XT4兩位大將之外,于年末才推新的CT5、CT6,均未拿出明顯的貢獻,轎車市場的爆款缺失,也直接導致了凱迪拉克整體銷量的不佳。而相較于即時享受新款車型,很多車主還在等待降價,這種情況也會降低新款車型的競爭力,何談銷量穩健提升呢?

更為重要的是,凱迪拉克在轎車市場的“空檔期”,正好卡在了“金九銀十”這段期間,無疑錯過了全年銷量提升的最好機會。不可否認,如果沒有這個“遺憾”的話,凱迪拉克在2019年銷量同比增長的趨勢,應該是板上釘釘的。
飲鴆止渴,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誠然,每當合資車型降價,尤其是合資豪華車型降價,我們常常會提到“品牌溢價能力”這個詞,在無形之中,會使車主有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覺,心里難免會覺得:雖說買的也是豪華車,但是遠遠沒有買BBA或沃爾沃那么有面子。不過,相較于“面子”,很多豪華車準車主們更在意購車感受,而凱迪拉克因為“降價”而導致的連鎖反應,才是其銷量不佳的癥結所在。

前不久,一則“車展上簽協議交訂金提車遭加價”的熱搜吸引很多人的關注。武漢的曹女士在武漢車展上購買一輛凱迪拉克XT5并交1萬元訂金,但當交車時,卻要求需臨時加價6500元,否則不予交車。這則消息一出,引發了巨大反響,也與凱迪拉克“降價銷售”的標簽形成了巨大反差。
當然,對于這件事而言,并不能簡單地指責4S店,畢竟當初確實承諾了這一價格,如果真的在其可接受范圍內,大可一手交錢、一手交車,不必要引發這么大的轟動。4S店之所以要這么計較,肯定還是因為之前的價格觸碰了自己的“底線”,賠錢賣車的事情,大多數4S店還是不愿意做的。

與此同時,這件事情也暴露出了一個潛在問題。當降價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且不說主機廠是否能夠盈利,單就經銷商而言,也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在這種經營壓力之下,入不敷出、資金斷裂的概率大大提升,到那時候再談“服務質量”,肯定就有些癡人說夢了。
結語:可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于主機廠還是經銷商而言,長時間、大幅度的降價都不是一個良策,不僅不利于高端品牌形象的樹立,還有可能會使經銷商降低服務質量,給車主留下不佳的購車、售后體驗,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雖說凱迪拉克在2019年獲得不錯的銷量成績,也在努力地規劃著未來的藍圖,但是,它在2020年的前景依舊不應該過度樂觀,畢竟,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