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學和經濟學中,經常會提到“馬太效應”這個詞,它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與“二八定則”類似,對于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有啟示意義。就拿汽車行業而言,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產品實力的強弱,不同的產品也有著不同的銷量情況,“兩級分化”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哪一個細分市場中,都有“冷門”與“爆款”之分。冷門車型月銷輛可能僅有個位數,面臨著隨時停產停售的風險,而爆款車型往往會供不應求,以至于還衍生出加價購買的行業“潛規則”。就拿MPV市場的埃爾法而言,已然成為“加價王”的標桿,二手車售價比新車售價還高,很多人已見怪不怪。

然而,伴隨著雷克薩斯LM的預售開啟,很多人都直呼“加價王”恐怕會易主。從售價方面來看,雷克薩斯共提供七座版本和四座版本兩款車型,預售價格分別為116.6萬元和146.6萬元,儼然成為行業的一股“洪流”。但是,客觀來講,雷克薩斯的MPV車型是否真的擁有售價百萬的底氣,雷克薩斯是不是真的足夠有實力棲身于“一線豪車”陣容呢?另外,愿意花116.6萬買雷克薩斯LM的人,到底看上了它什么?這些確實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毋庸置疑,雷克薩斯作為一款“豪華旗艦MPV”,在產品實力方面確實有著不俗表現。無論是家族式的紡錘形進氣格柵、修長霸氣的車身,還是側面“Z”字形的B柱拐角銀色鍍鉻條,無不展現出濃濃的奢華氣質,與埃爾法有幾分相似的同時,又被賦予了更加強大的氣場。

此外,從內飾方面來看,雷克薩斯LM延續了經典的家族風,全黑與黑+白兩種內飾顏色,也為整車賦予了更多的質感。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薩斯LM提供了七座和四座兩種座椅布局,七座車型采用“2+2+3”的座椅組合,相對比較常規,而四座車型擁有前后隔斷,同時配有26寸車載電視,無疑會將乘坐感受上升至一個新的檔次。
可見,為了造好一款豪華MPV,雷克薩斯確實下了一番大功夫。但是,在汽車行業當中,爆款車型從來就不是“高端配置”的簡單堆砌,雷克薩斯LM能否延續“家族傳統”、依舊受到市場的追捧,難免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首先,從生產平臺的角度來看,雷克薩斯車型與豐田車型共用生產平臺的情況已經路人皆知。諸如雷克薩斯ES與凱美瑞、雷克薩斯RX與漢蘭達,雖說屬于同級車型,但是雷克薩斯車型往往比同級的豐田車型貴10余萬元,多數車主還勉強都能接受。相較而言,雷克薩斯LM與埃爾法也是同平臺生產,但是二者的售價卻足足相差了40余萬元,車主是否愿意為這40余萬元買單呢?確實值得懷疑。

其次,從品牌溢價的角度來看,雷克薩斯品牌很有可能承受不起“百萬售價”的標簽,曾經的大眾輝昂,便是最好的例子。同樣的道理,雷克薩斯既沒有BBA公認的溢價能力,又沒有埃爾法的低調屬性,如今上市想逆境突圍,確實有著不小的難度。
當然,正如前段時間網上所流傳的段子一樣:雷克薩斯想要擠掉奧迪,將“BBA”變成“BBL”,無疑便道出了雷克薩斯的“野心”。但是,客觀來說,雷克薩斯缺少了奧迪百年的品牌積淀,同時也缺乏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技術積淀,單靠售價與“BBA”看齊,很難令國人從心底里產生認同。

另外,從終端價格上來考慮,雷克薩斯LM也很有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優勢。說到價格,肯定會有人說:“有錢任性”,但是,如若參考埃爾法加價情況的話,雷克薩斯LM上市后的售價很有可能突破200萬元,而同級別的奔馳V級頂配不過才60余萬元。仔細想想,這200萬元花得真的值嗎?
結語:毋庸置疑,如今的雷克薩斯LM已經成為車界網紅,它的“爆紅”或是因為眾人期待,或是因為網友吐槽,或是因為產品實力,但無論怎么說,它已經吸引了眾人的眼球。未來,雷克薩斯LM能否延續如今的熱度,成為又一款“供不應求”的豪華MPV標桿車型,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