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車市競爭比作帶兵打仗的話,那緊湊型SUV市場便堪稱“咽喉要塞”,特別是對于自主品牌而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哈弗H6連續88個月榮膺國內SUV市場銷量冠軍,令長城汽車綁定“SUV領導者”專屬標簽;而吉利博越平均月銷2萬輛左右的表現(以52個月銷量破百萬輛的成績來算),足以力壓一眾老牌合資車型;至于榮威RX5和傳祺GS4,更被評價為“一款車型救活一個品牌”,成為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
雖說轎車市場擁有無可爭議的龐大體量,但從市場接受度和增量潛力來看,國產緊湊型SUV更容易誕生爆款產品;即使這一市場早已變為一片紅海,但各大廠商依舊樂此不疲。今年4月上市的啟辰星,無疑便被寄予厚望,將其比喻為東風啟辰打出的一張“王牌”,也絲毫不為過。
然而,雖說不少車企銷量均在“金九”一路飄紅,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但是,東風啟辰9月銷量僅有7206輛,同比下滑29.4%;啟辰星只賣出1786輛,基本淪為“小眾車型”。如果說上市之初的銷量不佳是因為疫情原因的話,那啟辰星9月再遇冷又是為何呢?顯然,“救世主”確實不好當。
價格虛高,配置單薄
不可否認,與合資車型相比,國產SUV的“高性價比”是一大優勢,較低的入手門檻,豐富的智能配置,以及與生俱來的空間、視野優勢,獲得大批年輕擁躉。相較而言,啟辰星似乎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不僅起售價相對較高,眾多實用配置也未能實現下探。
具體來看,啟辰星的官方指導價為10.96萬-14.96萬元,與哈弗H6、吉利博越等熱門車型的售價基本重合,屬于中規中矩水平。但是,簡單對比之后會發現,前幾款車型的起售價基本都在10萬元以下,終端大多有著萬元左右優惠;而啟辰星手動版賣到10萬出頭的同時,入門版自動擋的售價更是接近13萬元,且上市數月,價格依舊堅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作為一名后來者,啟辰星定價時顯然沒有做足功課。
配置方面,以售價為12.66萬元的啟辰星自動星尚版為例,整車在達到同級中配車價格的同時,僅提供了倒車影像、塑料方向盤及手動空調等入門級配置,而車前霧燈、自適應遠近光燈等功能,全系車型均未配備。當然,頂配啟辰星確實擁有前排座椅加熱/按摩、女王座駕等高端配置,但走量車型的“單薄配置”,顯然不利于整體銷量的持續增長。
事實上,無論從外觀造型還是命名方式上看,啟辰星都有著一種“開辟新時代”的姿態,甚至有望肩負拔高品牌形象的重任;但是,在車型定價和配置搭配方面,啟辰星并沒有迎合國人的消費需求,“性價比”優勢的放棄,對其來說是一大損失。
硬件被詬病,軟肋很明顯
不可否認,此前的東風啟辰身披東風日產的“光環”,即使只用“淘汰下的老舊平臺”,性價比不高、車型布局有限,但產品品質卻得到一定保證,年銷量輕松可達10萬余輛。隨后,在2017年正式獨立后,東風啟辰在產品設計和車型布局方面獲得更多主動權,但從啟辰星產品質量來看,卻不敢令人恭維。
動力方面,啟辰星搭載了沈陽航天三菱的A415TD 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系統最大功率190Ps,最大扭矩260N·m,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使用,但因啟辰星是率先搭載該款發動機的車型之一,其使用表現有待市場反饋。與此同時,啟辰星并沒有延續此前T60、T70采用的CVT變速箱,反而采用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器,這一點,成為車主購車時最大的“糾結”。
因為先天的結構特點,雙離合變速箱在換擋速度、經濟性方面保有優勢,而在換擋頓挫、零件摩擦等方面存有短板;尤其是對干式雙離合變速箱而言,它更容易產生低速頓挫、摩擦散熱困難等問題。所以,即使采用雙離合,如今很多國產車型也會選擇濕式雙離合,啟辰星“走老路”的做法,難免令人不解。
此外,從車質網上的投訴可以看到,至少有三位啟辰星車主遇到“變速箱溫度過高無動力/無法加速”的情況,據業內人士稱,大概率是因為干式雙離合頻繁換擋導致散熱不及時所致。因此,干式雙離合的應用,或許會成為啟辰星的一大“敗筆”,而這個非常明顯的軟肋,也將成為其銷售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營銷乏力,定位模糊
上市之初,不少業內媒體喜歡用“A+級SUV頭等艙”、“幾乎沒有短板”來形容啟辰星,而雷諾-日產-三菱的技術背書、VSA智能模塊架構,更是被官方頻繁提及。確實,擁有一定的合資技術背景,確實能夠增強產品的信服力,令更多車主買賬;但若過度依賴合資影響力包裝,而無扎實技術傍身,很難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況且,啟辰星作為年度重磅車型,本應開啟東風啟辰全新的產品時代,進而逐步擺脫“廉價日產”的品牌形象,但就目前來看,啟辰星似乎還在延續過去那一套營銷老路,很難給人留下全新且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做法宛如“刻舟求劍”,忽視了時代發展與消費者需求,即使在原地再努力也無濟于事。
相較而言,縱觀哈弗H6、吉利博越等熱門SUV車型,它們雖沒有“合資光環”,但仍能獲得國人的肯定與選擇。這也給東風啟辰及啟辰星敲響警鐘:既然明知永遠融不進“合資圈”,不妨以一個高品質國產品牌的身份要求自己,扎實做好技術、找準自己定位,才能避免成為時代的棄兒。
結語:上市之初,想必啟辰星也肩負著類似于榮威RX5、傳祺GS4的“救世主”使命,哪怕只有去年9月上市的長安CS75PLUS月銷的一半,也能極大地挽回品牌頹勢。目前來看,啟辰星基本算是“突圍失敗”,處于水火之中的東風啟辰,顯然不是它憑一己之力便能拯救。啟辰星至少明白了:“救世主”,確實不好當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