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奔馳品牌首款電動車,兩年前的奔馳EQC顯然是失敗的,即便它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了國產化,但與產品力完全不匹配的價格也無法讓它煥發生機,區區幾百臺的月銷量就是市場給予它最好的反饋。
兩年后,奔馳第二款純電動SUV EQA發布。雖說奔馳EQA基于全新的模塊化純電動架構MEA EVA II平臺打造,但看到它的第一眼,你很難不把它和GLA聯想到一起,要是說它倆沒關系,你覺得可能嗎?
前臉EQ系列的家族式設計辨識度挺高,兩側日間行車燈與封閉式格柵上方的貫穿式燈帶形成一個“時空之環”的造型,也算是營造了一些科幻色彩。不過整體來看,在這個純電動汽車百花齊放的年代,這樣的外觀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EQA的側面看起來更加“親切”,和GLA幾乎一模一樣的輪廓顯得毫無誠意,尾部在GLA的基礎上強行加入了貫穿式尾燈,總感覺有點怪怪的。還記得2017年在法蘭克福車展亮相的EQA概念車是一臺兩廂車,當時犀利動感的造型相當驚艷,如今硬是被魔改成了這個樣子,令人大失所望。
進入EQA的車內,同樣是和GLA完全一致的布局和設計,奔馳繼續吃老本確實該罵,但有一說一,這樣的內飾用在電動車上倒也毫無違和感,不僅科技感到位,而且質感和豪華氛圍確實營造的很出色。
在配置方面,EQA倒是擁有多項專為電動車開發的特色功能,比如提供具有EQ專屬功能的MBUX人機智能交互系統,而且還有EV優化路徑規劃功能以及氣候預控制等功能。另外新車還帶有增強現實功能的“實景穿越導航”,可以將實際道路環境和虛擬的導航指示進行信息疊加,視覺效果更加直觀,同時這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要說EQC最致命的缺點,那一定是續航,售價超過50萬元的EQC續航只有400公里出頭,簡直被國產十幾萬的電動車吊打,因此EQA在這方面的表現值得關注。據了解,EQA將先期在海外市場推出搭載單電機、功率為140千瓦的EQA 250車型,其電池包容量為66.5千瓦時,在NEDC綜合工況下擁有486公里的續航里程,并且在直流快充模式下,EQA 250從10%充至80%電量僅需30分鐘。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EQA后期還將在中國市場推出搭載前后雙電機、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的國產車型,這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更加切合實際。作為一臺緊湊型SUV,這次EQA在動力及續航方面的綜合表現可算是及格了。
結語:從概念車到各種量產信息的不斷曝光,不得不說EQA漫長的預熱拉高了人們的期望,本以為這次奔馳要來真格了,沒想到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從剛剛發布的ID.4 CROZZ來看,連大眾都開始認真對待中國市場了,奔馳卻還在玩兒油改電,真就這么自信?
但相比此前打醬油的EQC,EQA確實更有存在的意義,首先目前豪華品牌純電動緊湊型SUV的競爭還很少,其次奔馳在傳統的豪華感方面依然有著不小的優勢,如果EQA的價格能和GLA保持一致或相差不大,還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不過按照奔馳一貫飄飄然的定價策略,我看這事兒難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