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奧迪小滿廣告抄襲”、“奧迪劉德華”以及“奧迪致歉”三則詞條登上熱搜,在一個平淡無奇的周末,掀起軒然大波。
事件的起因,源自一汽奧迪官方于“小滿”節氣當天發布的一則廣告文案。視頻當中,被譽為“四大天王”之首的劉德華傾情演出,動情的文案、觸心的場景、以及悄無聲息的奧迪元素的融入,收獲了大批網友共鳴。
“有文化,有品位。從這個視頻開始,我喜歡上了奧迪品牌”。視頻評論區是清一色的褒獎,眾多網友和車主,將奧迪品牌捧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然而,誰都沒想到奧迪的“塌房”來得這么快。
5月22日凌晨,用戶名為“北大滿哥-小滿”在某平臺上的首則視頻,名為“被抄襲了過億播放的文案是什么體驗”,發起了對一汽奧迪抄襲的控訴。
對比該作者于2021年5月21日發布的視頻來看,一汽奧迪的“小滿”文案基本上原封不動地抄襲了該作者的原創視頻。除原作者“我的網名一直叫小滿,也被人稱之為滿哥的原因”的描述外,其余部分的重合度超過95%。
幾乎毫無爭議的文案侵權,將一汽奧迪死死地釘在了“恥辱柱”上。面對網友的口誅筆伐,一汽奧迪官方火速發布“聲明”,解釋該提案是創意代理公司“M&C Saatchi”所為;各官方渠道將全面下架該視頻;并表明了一汽奧迪品牌“對于原創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聲明中并無企業公章、落款單位和聲明日期。
顯然,作為德藝雙馨的演員、歌手、制片人和作詞人,劉德華在全球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而作為默默耕耘,萬千原創作者之一的“北大滿哥”,也始終在網絡上分享著人生感悟與生活哲理。兩位原本不相關的個體,因為一個并不光彩的話題聯系到一起,并產生了不少誤會與質疑。這其中的關鍵,便是一汽奧迪品牌。
也許有人會說,一汽奧迪宣傳傳統節氣“小滿”的初衷是好的,并且第一時間“表達歉意”,看似是此次事件中的“第三位受害者”。但是,如果原創作者并未提出質疑,一汽奧迪是否仍舊在享受萬人追捧,并從中受益?而面對如此嚴重的文案抄襲,一汽奧迪又是否承擔起品牌方應盡的審核與監管義務,避免“誤會”的發生呢?
毋庸置疑,奧迪無論怎么甩鍋,作為品牌和既得利益獲益方,以及文案把關審核方,都具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雖說品牌宣傳可以有賴于代理公司,但關于企業形象與行事風格,一汽奧迪依舊是最重要的“把關者”。另外,不容辯解的是,這則視頻是實實在在發布在一汽奧迪官方認證的“奧迪”平臺上,而非代理公司擅自所為!
“從法律侵權角度來講,一汽奧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責任人。如果北大滿哥提起訴訟,一汽奧迪也理所應當的是第一被告人。”正如汽車情報新媒體法律顧問張文有律師所言,從侵權角度來看,一汽奧迪很難在此次“侵權事件”中置身事外。除了為維護品牌形象、消除輿論影響,而在聲明中提到“給公眾一個滿意答復”外,如何消除對于劉德華、北大滿哥的聲譽影響,希望也能引起一汽奧迪的重視。
對此,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發文表示:廣告文案被譏為復制粘貼般抄襲,奧迪公開致歉并承認“監管不力、審核不嚴”。一起“車禍”,人仰馬翻,該有人承擔責任。保護原創就是保護創新,抄襲是行業丑聞,更涉嫌違法,必須零容忍。這起事件不能以道歉結束,而應成行業反思契機,如何構筑有效防范機制。
奧迪“抄襲事件”讓我們不禁回想起“不知知網”的翟天臨。如果知識產權的侵權成本足夠高的話,相信一汽奧迪也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顯著錯誤吧?
此外,關于一汽奧迪在官方聲明中“無法定公章、無合規落款、無聲明日期”的“三無之舉”,也引發了普遍質疑。有網友表示,從這則聲明中,很難看出奧迪官方的重視,“致歉”的誠意明顯不足;也有網友表示,這么大一個企業,法律事務處理如此不嚴謹,出現侵權現象也可以理解。無論是出于豪華品牌的定位,還是出于“侵權方”的致歉,一汽奧迪的聲明均未展現出強烈的責任與擔當。
結語:不可否認,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正陷入低谷,身處長春的一汽奧迪所受影響更甚,急需一場高效的傳播提高市場聲量。但依靠剽竊的文案引發關注、并在實錘之后“火速致歉”的做法,實在不是什么“高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