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理想汽車在美國上市的熱度還沒有降下來,這邊,李想又給理想澆了一桶油。
8月29日,在成都舉行的理想汽車用戶日上,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發飆”了,當著眾多理想ONE車主演講時,多次爆臟話“TMD”,現場車主情緒高昂,整個畫風甚至能讓人聯想到常常見諸于新聞報道的大型洗腦現場。

一時間,有人感覺李想的“人設崩了”,有人覺得李想“真性情了一把”,不管怎樣,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注定會有人評說,我們今天就“八卦”一下。
李想在罵誰?
想要搞清楚李想為什么爆臟話,我們不妨先看看他在罵誰,根據網上曝出的視頻來看,他說的是“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BB,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TMD搞出來屁技術了?”。

我們無法具體得知這“一幫搞臭技術的”到底是誰,但是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用戶,其次是汽車制造業同行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大家是競爭關系,各家自掃門前雪,沒必要“沖別人BB”,所以會是誰呢?
緊接著,李想又說到“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什么技術路線?胡說八道!”話音未落,臺下一片高呼。似乎誰也不敢想象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李想會這么慷慨激昂。而“天天研究技術路線”的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對不起,我不知道!
李想有必要生氣嗎?
從視頻內容來看,李想一開始想跟臺下的理想ONE車主“探討”的問題是“為什么不能是增程式電動?”再結合上面的慷慨陳詞,不難猜出“有些人”告訴他增程式電動不行。這讓人想起另外一個人物,同樣是“80后”的韓寒。
記得有一個“18歲韓寒舌戰群英”的視頻。當被問到“退學了你怎么養活自己”時,韓寒答“稿費啊”,現場所有人笑得肚子疼。然而,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韓寒用事實打腫了他們的臉。大概李想也是類似的一種境遇吧,你們說我弄不成,我就弄成給你們看。
但是李想又跟韓寒很不一樣,韓寒想靠稿費養活自己,操作起來會很簡單。而李想是在從零開始造車,這不光是一個技術上非常復雜的行業,也是受到各種部門管理制約的一個行業。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可能對李想來說,“老人們”的“建議”不會那么純粹。

與其說李想“爆臟話”是得志后的輕狂,倒不如說是一種積蓄多年的壓抑情感的宣泄,就像已經司空見慣的學生高考后撕書一樣。畢竟從創立一個新品牌開始,幾年時間的熱血傾注,上百億資金的投入,卻沒有收入和產出,壓力可想而知。只有當產品交到客戶手中并獲得客戶認可的那一刻,一顆懸著的心才能落地,而在美國成功上市更是已經實現了階段性成功。
再者,李想可能認為理想ONE的成功就是增程式技術的勝利,現實可能并非如此。因為就理想ONE的定位和定價來看,即便它采用的是傳統動力或者是普通的純電動,仍然不失為一款很有競爭力的車型,畢竟動力系統只是車輛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多消費者并不太關注的一部分。
當心“禍”從口出
李想有情感宣泄的需求,但不應該在這樣的公開場合。或許在李想看來,現場都是理想ONE車主,也就是拿錢支持理想的“自己人”,這樣的場合更像是一次內部聚會,只不過活動場館比一般的包間大得多而已,所以可以掏心窩子說幾句真心話。
然而做媒體起家的李想不應該不知道其中蘊藏的風險,姑且不說一定會有人將現場情況拍攝傳播出去,更有甚者可能會斷章取義,只傳播某些最具爭議的信息,而忽略了“上下文”。許多知名人士有過前車之鑒,對個人的打擊往往是毀滅性的。

別人或許可以冒這樣的風險,但是李想不應該,因為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CEO,他的一言一行甚至都決定著一家企業的命運,背后捆綁的是無數股民的利益。畢竟,就連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這樣的超級大咖,都曾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大放厥詞”而被董事會“禁言”。
從另一個層面看,李想爆臟話還可能“嚇”跑一些追隨者,畢竟很多消費者都有“創始人”情愫,我買你的產品是我看好你這個人,產品如何倒是次要的?梢韵胂,肯花30多萬買一個全新品牌的汽車,這樣的心態肯定不在少數。希望“一時激動”的李想沒有讓他們萌生退意。
總結:人有七情六欲,偶爾爆臟話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李想在“公眾場合”爆粗口顯然就有失妥當了。畢竟,在他的背后,是一整個團隊和剛剛走上正軌的理想汽車,誰都不想讓“理想”破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