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人覺得大眾ID系列電動車是“光打雷、不下雨”,這次我們終于看到“雨點”了。
10月27日,上汽大眾ID.4X在位于上海安亭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投產,它不僅是上汽大眾累計生產的第2300萬
不過也有網友很快發現了“貓膩”,因為去年媒體可不是這么報道的,當時說的是大眾ID.3即將在2020年國產上市,怎么一轉眼就換車了?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大眾ID系列電動車究竟實力如何,它能重現大眾在燃油車市場上的輝煌嗎?
國內跳票的ID.3
首先我們不妨說說在國內市場“跳票”的ID.3,這款車于2019年11月在廣州車展首發,根據當時很多媒體報道,這款車是準備2020年在國內兩座MEB工廠投產的,這也引發國內消費者的無限期待。事實上,就在2019年11月,這款ID.3在德國正式投產,預計于2020年中期交付歐洲消費者。
作為基于大眾全新MEB平臺打造的首款量產車型,ID.3被大眾寄予厚望。比如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的名字為什么叫ID.3,因為對大眾來說,甲殼蟲車型是“1”,高爾夫車型是“2”,它們曾經創造了大眾在燃油車領域的輝煌成就,而ID.3所肩負的重任就是開啟大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輝煌時代。
不過從這款車的定位和其在國外市場的售價來看,它與中國市場擦肩而過是很明智的選擇。首先它定位緊湊型兩廂車,車身尺寸僅比大眾高爾夫大一點,雖然得益于全新的MEB平臺,它的軸距和車內空間已經達到中型轎車水平,但是兩廂車依然不會是中國主流家庭的購車首選。
根據當時的消息,這款車在國內將推出三種續航版本的車型,從低至高續航里程分別為330km/420km/550km。雖然沒有公布國內售價,但是我們可以拿它在國外的售價做個簡單參考,其在歐洲市場的售價折合人民幣大概在28萬-36萬元之間,這個價格在國內剛好是特斯拉Model 3的主要陣地,因此引進ID.3或許就不是上策了。
來勢洶洶的ID.4X
不過,好在ID.3并不是獨苗,ID.4可能才是大眾要放的大招。這款車剛剛在今年9月23日全球首發,海外版將于今年12月上市,目前已經在上汽大眾投產的版本被命名為ID.4X,它也將在11月3日國內正式發布。從產品推出節奏來看,ID.4X發布時間只比與海外版ID.4晚了1個多月,可謂來勢洶洶。
為什么大眾要將“寶”壓在它身上?首先可能就是因為它是一臺定位更加主流的緊湊型SUV,根據此前工信部發布的產品申報信息,ID.4X的長寬高分別為4612毫米、1852毫米、1640毫米,軸距為2765毫米,這是主流的緊湊型SUV尺寸,而且軸距已經達到中型SUV級別,再加上創新平板式的電池模組布置方式,內飾空間可能會給消費者一個驚喜。
在動力方面,ID.4X將搭載代號為EBN的電機總成,最大功率150千瓦,并采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雖然目前還沒有公布具體的續航配置,但是根據上汽大眾發布的信息,“電池組可根據車輛用途調整驅動力水平,最高可實現550公里以上長續航里程”。這在目前國內市場也算是處于優秀水平。
另外電動化與智能化始終是緊密相連的,消費者除了需要實用的續航里程,對車輛的智能化配置也有更高的要求,這一塊曾經是大眾汽車的弱項,是近幾年涌起的造車新勢力的強項,不知道出自全新MEB平臺的ID.4X能不能讓我們喜出望外。
雖然目前國內市場上也有多款緊湊型純電SUV,但是它們要么是“油改電”,要么是出自新勢力車企,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屈指可數,相比之下,大眾ID.4X上市后,很可能一掃浮云,成為這一細分市場的主導車型。
或許大眾ID.4X這樣的好日子并不會持續很久,因為能對ID.4X構成嚴重威脅的特斯拉Model Y預計將在明年國產上市,根據馬斯克雷厲風行的作風,Model Y很可能會在價格方面“跌跌不休”,不知道大眾有沒有準備好接招。
總結:雖然大眾的ID系列車型姍姍來遲,特斯拉等一眾車企早已經“圈好了地”,但是真要說“后勁”,可能還是大眾要強一些,它傾力打造的MEB平臺就像一個魔法袋,可以“瞬間”針對市場需求變幻出許多不同的車型,這種“車海戰術”在燃油車市場非常奏效,在新能源市場或許將大展拳腳,大家覺得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