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發布了“WWW+計劃”,宣布開啟奇瑞智能化新時代的全球市場戰略。作為這一戰略大棋局上的重要落子和實際行動,奇瑞汽車和巴西最大的汽車制造與銷售商CAOA集團現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研發、制造、采購、銷售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強化奇瑞品牌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
發布會現場,支撐“WWW+計劃”落地的奇瑞全球化營銷團隊重磅亮相。團隊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市場與營銷模塊的何曉慶領銜,奇瑞國際公司總經理潘燕龍、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負責歐美市場EXEED業務拓展的Lorenz Glaab共同組成,形成全球市場同步推進的強大合力。
正值奇瑞汽車成立20周年的重要節點,作為連續14年保持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的領軍者,首次發布全球市場戰略的奇瑞獲得行業內外、社會各界、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巴西駐華大使Marcos Caramuru De Paiva,阿根廷、烏拉圭等駐華使領館代表,以及現場400多家國內外媒體,共同見證了這場規模盛大的戰略發布會。
“汽車正面向一個良性健康發展的新時代,智能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面向新時代,奇瑞制定了WWW+計劃“,何曉慶現場為大家闡釋了WWW+計劃的內涵。它是一個集全球智慧(World Wide Wisdom),合作共贏(Win-Win),智能互聯(Wired)的計劃,加號Plus寓意可持續性、與時俱進和無限可能。
集“全球智慧” 做中國名片
奇瑞“WWW+計劃”中,第一個W詮釋為Wisdom,集全球智慧,揚中華文化。縱觀世界各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所有國際汽車巨頭無不受益于市場全球化,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和實現品牌國際化也是國內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自2001年第一輛奇瑞汽車走出國門,截至目前奇瑞累計出口銷量超過130萬輛,占同期中國乘用車出口的30%。今年以來,奇瑞出口已超過10萬輛。平均每5分鐘,奇瑞就多了一位海外用戶, 在全球,每0.75分鐘就會增加一位奇瑞用戶。
奇瑞汽車副總、國際公司總經理潘燕龍在戰略發布會上簡要介紹了奇瑞的海外布局規劃。在2013年以前奇瑞已成功地“走出去”,以發展中國家為切入點,把握貿易機會,開拓海外市場。2014年到2020年,奇瑞將“走進去”,積極布局新興市場,實施主動的規劃和管理,促進營銷能力提升,推動品牌建設。到2020年以后,奇瑞將“走上去”,完成全球布局,全面實施品牌戰略,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品牌。
奇瑞“WWW+計劃”中,第二個W詮釋為Win-Win,以開放的胸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奇瑞汽車此次與巴西CAOA集團的簽約合作生動詮釋了“全球共贏合作”。雙方計劃組建聯合團隊,充分利用雙方的研發、產能、渠道等優勢資源,持續增加在巴西資金投入和資源投放,共同強化奇瑞品牌在巴西的影響力。雙方還商定,未來幾年每年將在巴西市場投放2—3款高度符合巴西消費者需求的奇瑞新產品。
奇瑞目前的國際化供應鏈體系中,直接合作的全球500強零部件企業達到60家。奇瑞還與近20家世界500強企業開展了合資合作,涉及發動機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汽車電子、內外飾、汽車照明等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諸多領域。供應商、經銷商、用戶、戰略投資人……都是奇瑞希望合作共贏的伙伴。
奇瑞“WWW+計劃”中,第三個W詮釋為Wired ,智能互聯,引導新時代生活方式。事實上,智能互聯、新能源或將成為自主品牌“逆襲”國際大咖的一種可能。在今年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奇瑞EXEED TX展車與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以及歐洲主流品牌同館展出,這對中國品牌來說是個極大認可。EXEED TX不僅在外觀設計、動力、平臺等技術上具備了與外資品牌同臺競技的實力,還將搭載全新的智能系統,運用人臉識別、智能語音、增強現實等“黑科技”,具有智能互聯的優勢。而EXEED這個高端產品系列本身,也將成為奇瑞未來開拓歐洲市場的先鋒。
人們漸漸發現,中國汽車品牌除了在外觀設計、品質性能等方面令人刮目相看之外,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智能互聯技術方面甚至是領先于外國企業的。負責歐美市場EXEED業務拓展的Lorenz Glaab在發布上表示,未來,針對歐美成熟消費市場的能源升級大環境,奇瑞將推出更多新能源車型滿足成熟市場的需求。
“WWW+的加號,寓意可持續性、與時俱進和無限可能。奇瑞全球化戰略的未來,要從當前一個中國汽車的國際品牌,變成一個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在何曉慶描繪的奇瑞全球戰略藍圖中,飛速發展的智能化時代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的擴展空間。奇瑞作為中華民族的自主品牌,將致力于成為“中國國家名片上的徽章”,為滿足不同市場客戶的需要開發產品,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希望奇瑞成為中國制造和質量的代表、中國設計和創造的代表、中國品牌和文化的代表、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的代表,成為一張張流動在全球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的中國符號。這是我們全球市場戰略的最高目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