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到極致的中國車市,就像一場無情的淘汰賽,即便是類似廣汽本田這樣曾經強勢無比的頭部合資車企,也不得不裁員降本,以求度過難關。
據藍鯨財經等多家財經媒體報道,今年5月份,廣汽本田啟動了大規模裁員行動,首批裁員名額達2900個,其中超過1000個名額為被動裁員,而900個名額則由員工主動離職。
注意,就是這批主動離職的員工,讓廣汽本田員工"搶著被裁"的消息登上了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熱搜。而引發廣大網友熱議的緣由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給的補償著實是誠意十足。
據悉,廣汽本田采取的是“N+2+1.8”的賠償方案,其中“N+2”是標準賠償,“N”代表年限,“2”代表額外的兩個月工資,在“N+2”賠償之外,再給1.8個月的獎金。這個補償標準意味著什么,或許各位打工人心里都清楚。
就像一些關于廣本裁員短視頻的評論區,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或親友的經歷,表示朋友2000年入職廣汽本田,那時候還叫做廣州本田,現在崗位是班長,24年工作年限所有賠償款加起來到手80萬+。而諸多網友在其下面留言表示這80萬+的賠償也足夠他靈活就業,甚至熬到退休都不發愁了。
與此同時,在筆者刷到的一些關于廣汽本田員工發的短視頻中,大都留露出對于這家合資車企的想念和不舍,字里行間你會發現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情。
不得不說,這和以往看到的企業裁員,員工大都在社交媒體上聲嘶力竭的怒批企業如何無良,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差不可謂不強烈!
比如一些網友在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不少咱們中國企業根本沒有N+2+1.8賠償這一說,而一些網友更是提到了一個很犀利的觀點,那就是等有一天這些合資車企都走了,大家會知道誰最可恨。
不得不說,在合資車企勢頭持續走低之下,雖談不上全部合資車企都走,但趨勢已經出現了。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合資的市場份額注定是一路走低,而在銷量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降薪裁員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有一個十分棘手的事情實際上已經擺在了臺面上,那就是這些年合資車的市場份額是被一些自主品牌給吃掉了,但合資品牌對于員工的待遇,這些自主品牌并沒有做到。
如此一來,也就有了不少網友憂心的狀況,那就是等到有一天咱們自主品牌吃掉了中國車市80%甚至還要多的市場份額,但一線的員工的幸福感還沒有以往時候高,請問這樣的內卷意義到底大不大?
3月1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2024春季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公司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員工技能的提升,理想汽車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未來三年內,使得工廠里所有工匠的收入達到日本、德國等發達工業國家相同水平,確保每位員工都能體驗到成長的喜悅、取得成就并得到豐厚的回報。
雖然現在的理想汽車也遭遇了一些裁員困境,但一把手能夠說出這樣的觀點真的值得敬佩,希望咱們的中國品牌車企在提升市場份額的情況下,也能做到同步提升員工幸福感,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