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都突破50%了,并且充電網絡已經相當完善,可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在觀望等待,打算現階段暫時不入手新能源車。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不得不說到現在的新能源車痛點依然存在了,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續航精準度。就拿當下的北方地區來說,新能源的續航精準度大部分得打個五到七折,有的甚至更離譜,高速上開暖風空調跑120km/h,簡直就是續航噩夢。
也正因此,不少消費者都在等待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態電池登場,因為在重量一致的情況下,固態電池所儲存的電量差不多是現有磷酸鐵鋰或三元鋰電池的三倍。
比如現在一些電動車動輒100度大電池,續航接近一千公里,但對于固態電池來說,實現這個一千公里的續航只需要三十度的電池。
或許有人會說一千公里當中的水分怎么也算進去了?其實這就是固態電池另一個厲害的地方了,它不僅能量密度大,還具有充電效率更高、溫度的影響更小等特點。
說的再直白一些,等固態電池上車后,不客氣的講,將對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構成強烈沖擊,現在的這些新能源車,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落伍一個時代,在裝載固態電池的新能源車面前,它們將瞬間貶值。
而種種跡象表明,固態電池似乎距離上車只有咫尺之遙了,不過這次帶來好消息的卻是在國內互聯網被持續嘲笑的現代汽車。
據悉,現代汽車近日官方宣布,即將開始生產全固態電池,并計劃將其應用于電動汽車市場。現代汽車表示,這項技術將帶來更長的續航、更快的充電速度和更高的,是電動汽車行業的一次重大突破。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去年,現代汽車宣布將投資73億美元用于未來十年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研發,覆蓋磷酸鐵鋰、三元鋰和全固態電池等多種電池技術。只是沒想到其推進速度這么的快,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快速的進展,可見全球前三的實力不是吹出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現代之外,一直在固態電池領域有布局的日系汽車品牌,其速度也不可小視。比如固態電池研發的領跑者豐田汽車,早在2008年已經開始布局,截至目前已經擁有1300多項固態電池專利,遠超其他對手,近日更是宣布稱其已經掌握全固態電池全流程制造工藝,生產計劃已經獲得日本政府批準,將于2026年開始正式生產,有望成為首批推出固態電池驅動乘用車的汽車制造商之一。還有本田,前段時間更是官宣首次公開自研全固態電池面向量產化的示范生產線。
由此來看,無論現代、豐田和本田,看上去它們此前在電動車領域的動作遲緩,態度也是比較消極,原來是憋大招,其實它們已經想到了直接用固態電池也改變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那么問題來了,屆時你覺得誰會比較慌呢?歡迎在答案寫在評論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