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正在轉變的最關鍵時期,這是一個特殊階段和過渡期,就像打仗一樣,戰(zhàn)略戰(zhàn)地必須拿下,只要‘塔山’,不要傷亡!”這是去年成都車展期間,上汽大眾傅強在媒體群訪中說到的金句。
過去幾年汽車行業(yè)的極限內卷,本質上是一場商業(yè)大洗牌,短時間讓出一部分利潤,即便付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代價,也把競爭對手拖垮,實現勝者為王。招數和過往的家電、手機洗牌戰(zhàn)如出一轍。
對于此,上汽大眾的應對策略就是見招拆招,以空間換時間。一方面油車讓利保住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的進攻速度。而在這防守和進攻之間,就是傅強所說的過渡期。如果能撐住過渡期,就能化危為機。而從上汽大眾交出的2024階段性答卷來看,其承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守住了“塔山”。
去年上汽大眾累計銷售120萬輛,其中大眾品牌超114萬輛,再度斬獲合資單一品牌銷冠,而在新能源領域,ID.3領銜推動大眾品牌新能源銷量超13萬輛,同比增長23.8%,持續(xù)領跑合資純電陣營。接下來,我們不妨展開分析一番,透過數字,或許更能看懂背后的深層次含義。
及時補強,穩(wěn)住油車基本盤
2024年上半場,油車走出了一波“恐慌”行情,如網通社汽車研究院根據國家金融監(jiān)管總局數據制作的這張走勢圖來看,油車從1月份的70.2%市場份額快速跌到6月份的53%,當時輿論幾乎都在唱衰油車。
不過,下半場油車止住了下跌的勢頭,市場份額維持在48.8%左右,雖然比新能源車低大概三個百分點,但依然占據著“半壁江山”。
這背后的底層邏輯在于,一方面國內消費市場復雜,各種使用條件和場景受限,使得短時間內燃油車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另一方面,油車降價的同時快速提升產品力,最明顯的點就是之前被詬病的智能化大有改觀。
油車市占率達8%的上汽大眾大眾品牌,便是典型案例。先是明星產品途觀L Pro、帕薩特Pro完成智能化迭代升級,其中途觀家族12月銷量突破2.6萬輛,擔當合資SUV市場銷冠,帕薩特家族則全年交出超25萬輛的年終答卷,在中高級轎車市場獨占鰲頭。
就不少途觀L Pro、帕薩特Pro車主在論壇上發(fā)表的真實用車感受來看,15英寸智能2K懸浮大屏、11.6英寸副駕駛娛樂屏、10.3英寸全數字液晶儀表,加上HUD抬顯和智能旋鈕屏幕以及手機互聯(lián),帶來了不輸給新能源車的數字化交互體驗。尤其是IQ.Pilot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IQ.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燈等科技加持,實際使用感受不輸給頭部自主和新勢力。
再來看途岳新銳的打破傳統(tǒng),即其開啟前所未有的7.99萬起“一口價”模式,可謂實實在在讓利用戶,這個buff直接助力途岳家族12月銷量破1.8萬輛。同樣還有“國民家轎”常青樹之稱的朗逸家族,其全年銷量始終保持穩(wěn)健增長態(tài)勢,12月單月銷量突破3.9萬臺,強勢領跑A級燃油三廂車市場。
簡單總結,拉長用車周期后消費者發(fā)現新能源的出行成本并不低,而如同上汽大眾出品的這些油車,在入手門檻降低的同時又補強了智能體驗等短板,比較一番后不少精明的消費者做出了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順勢進階,新能源殺出一條血路
與2024上半場油車行情走低相對應的,是新能源一路狂飆,其增長率如同股市一根大陽線,車企紛紛狂奔進場。看到前期布局者賺得盆滿缽滿后,大家都不愿錯過這波牛市。
于是乎越來越多新能源車像下餃子一樣推向市場,并且同質化現象愈發(fā)嚴重,遮住它們的logo,幾乎傻傻分不清楚。這背后凸顯了車企的焦慮,早到吃肉晚到喝粥。
但8月份之后,局勢突然變化,市場出現了橫盤狀況,整個新能源大盤基本沒有增量,而隨著越來越多新能源車排隊上市,疊加國內的消費大環(huán)境,可想而知競爭有多激烈。
不夸張的講,此刻的新能源車市的競爭慘烈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對于想要在如此市場環(huán)境下實現銷量穩(wěn)步增長的新能源車型來講,必須具備真本事。
就拿ID.3所處的11-15萬元價格區(qū)間純電車型來說,細細數來,這兩年的競品包括但不限于極氪X、純電MINI、海豹06GT、小鵬MONA M03、領克Z20、埃安RT等等,而這些車型在傳播上都或多或少對標ID.3,但事實卻是ID.3始終堅挺,累計銷量已超20萬輛。
持續(xù)迭代更新,支撐了ID.3向主流新能源市場發(fā)起新一輪攻勢。具體為ID.3聰明款車型不僅上新了尺寸達12.9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大屏,顯示面積較之前版本增大了近一倍,同時搭載了大眾品牌最新的 ID.S 5.0 車載系統(tǒng),再加上引入的科大訊飛頂尖的語音交互系統(tǒng),帶來了流暢、絲滑般的使用體驗。
而在智能駕駛方面,ID.3聰明款配備了先進的高階全旅程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一些嘗鮮車主已經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上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使用體驗,比如其開啟很方便快捷,能自主跟車啟停、能過復雜路口自主識別車道、能在以40-50km/h過彎不減速保持車道,甚至還能應對一些比較溫和的“加塞”。
ID.3的另一大優(yōu)勢,是保持了燃油車的操控體驗,在高速行駛時底盤很穩(wěn)很扎實,并且空間出色,內部做工用料也都是一線大廠水準,此番智能體驗補強,無疑讓綜合競爭力更上一個臺階。
穩(wěn)字當頭,為大反攻囤積“糧草”
據悉,上汽大眾未來將圍繞純電、增程和插混等全技術路線發(fā)力,2026年起這些新車將密集投放市場。也就是說,2025年上汽大眾肩上的壓力依然不小,其要繼續(xù)頂住壓力和挑戰(zhàn),為明年的大反攻鞏固銷量基礎。
從近期釋放的上汽大眾大眾品牌2025年重點工作來看,依然凸顯了“長期主義“的信號,并重點提升服務質量,把產品做好,把用戶服務做好。
隨著技術的進步,主機廠直接面對用戶的接觸點、接觸面越來越多,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上汽大眾將重點關注營銷服務體系的建立、數字一體化的建立,在營銷服務團隊上的標準也在不斷更新。
產品方面,途昂Pro將煥新上市,有望延續(xù)途觀L Pro和帕薩特Pro的表現,譜寫Pro家族三部曲。目前途昂Pro已經在工信部申報了相關信息,諸如有數字大燈氣息的前后燈組風格,加入了黑色的裝飾,配上隱藏式門把手,使得新車風格偏向新能源年輕化。
另外途昂Pro的車身長度達到了5158mm,使得縱向空間更加闊綽,當然更重要的是智能化迭代升級,相信屆時整體體驗會媲美上述途觀L Pro和帕薩特Pro車主的使用感受。
其次是轎車領域的兩款新品,分別是朗逸NF和凌渡L PA。據悉,朗逸NF將會是現款朗逸的換代車型,屆時現款朗逸很可能會變成朗逸新銳,跟全新朗逸同堂銷售,繼續(xù)走“雙子星”組合的路線,保不齊到時候上汽大眾再來個限時一口價,像途岳新銳那樣。
凌渡L PA的話是凌渡L的改款車型,新車在前臉和車尾等位置都進行了升級,尾燈內部光源的顯示效果將會更出色,而且尾部的排氣管也更加霸氣,再加上座艙換上了家族最新的設計——懸浮式大尺寸中控屏,還改用懷擋,整體更顯年輕、運動。除此之外,上汽大眾還將會給ID.3、Polo Plus等車型進行更新,其中ID.3保持一年兩次的更新頻率。
【結語】山雨欲來風滿樓!看似現在是農歷蛇年到來前的“休戰(zhàn)期”,實則平靜的湖面下早已暗流涌動,不少車企已經率先打響新一輪價格戰(zhàn),這使得2025年的難度系數超出想象。對于上汽大眾來講,2025年的戰(zhàn)略目標清晰,那就是在2024年基礎上繼續(xù)頂住壓力和挑戰(zhàn),重點提升服務質量,為2026年一大堆插混、增程以及純電等新品上市備足“糧草”。由此來看,不妨拉長時間周期,屆時再回過頭看上汽大眾這兩年的操作,或許會感慨萬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