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啟辰汽車公司宣告成立,簡稱東風啟辰。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常委周先鵬任東風啟辰汽車公司總經理。這也意味著今后,啟辰不再是東風日產旗下的一個事業部,而是與東風日產平級的新公司。
啟辰脫日,一時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有為啟辰的壯舉拍手叫好的,也有擔心其一蹶不振的,上次這么熱鬧,還是恒大撕胸事件,只是那時候埃爾克森的胸前還是碩大的東風日產啟辰。
合資自主遺珠,七年之癢終到盡頭
往事不堪回首,與“太子”東風風神,“庶出”東風風行、東風風光,以及同是混血兒的弟弟東風風度比,啟辰很自然的從娘胎中得到了許多共享的技術和“養料”,其定位就是運用日產車型平臺,核心技術的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也就是用國產車的價格來賣日產的技術,打錯位競爭這副牌。
比如說,小型車R30源于瑪馳,緊湊型車R50源于老騏達,緊湊型SUV T70源于逍客。其中,主力車型啟辰T70(含啟辰T70X)表現不錯,2016年批發銷售72399輛,同比增長11.3%;終端交車69662輛,同比增長25.4%。整體來看,啟辰品牌從2013年連續4年銷量破10萬輛,2016年更是創下了11.66萬輛的好成績。
相比于其他合資自主品牌,啟辰算是發展比較好的,要知道,廣汽本田理念、上汽大眾天越、東風悅達起亞華騏、北京現代首望、東風本田思銘、一汽豐田朗世等都早早的出身未捷身先死,想必除了廣本理念還有人知道名字外,剩下的幾個有些同學怕是聽都沒聽過。當然,要是和神一樣的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比,還欠些火候。
所以說,七年以來,在東風日產這顆大樹的庇護下,啟辰走過了最初的發展階段。不過,孩子長大了總要自己出去闖,啟辰也到了另起爐灶的時候。
不吃嗟來之食,鳳凰涅槃煉獄重生
2016年4月份北京國際車展上啟辰推出的全新產品T90,很是吸引眼球,沒有日產產品的影子,轎跑SUV風格頗有些馬自達CX-4和寶馬X6的味道,是啟辰近些年來少見的能拿得出手的高顏值車,參考其10.98萬-15.48萬元的價格,整體來看的確是吸引力十足。
或許,從T90這款車身上,啟辰已經釋放出來“脫日”獨立的信號,畢竟總是吃別人的“剩飯”,撿別人的“破爛”,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終究不是長久的發展之計。
與此同時,啟辰作為合資自主品牌長期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與日產定位沖突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二者的依附關系也導致受眾對于啟辰的品牌認知模糊,使其的營銷規劃長期處于被動地位。
所以說,啟辰脫日的直接目的非常明顯,就是擺脫日產的影子,尋求自身長久的發展。有業界資深媒體人士認為,啟辰的獨立將是一種利大于弊的選擇。獨立后的啟辰可以擁有更多的定位與營銷規劃自主權利,搭建較為合理的產品矩陣,從而有望拉動銷量,擴大價格區間。
機遇風險并存,單飛之路長途漫漫
然而,機遇總是伴隨著風險,對于啟辰來講,沒有日產這個技術背書,今后的日子就又是一番光景了。眾所周知,啟辰之前有東風日產在廣告、市場及渠道上的支持,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一旦單飛后,原來的東風日產品牌紅利將逐漸失去,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
而另一個大的難點就在于產品競爭力的塑造上了,脫離了東風日產光環照耀的啟辰,在技術和資金方面都會面臨新的挑戰。東風啟辰在其合資自主品牌階段,由于外方的主要精力在于合資生產和銷售外方品牌的產品,并非合資框架下的自主汽車產品。因此,其自主研發能力較弱,車型老舊,缺乏競爭力。
而從另一個關鍵的要素——渠道層面來講,啟辰目前僅僅有超過200家的一級銷售網絡,城市覆蓋率為55%,與其他主流車企相比,這個數字是遠遠不夠的,很難滿足自身的需求。要知道,在獨立之前,除了其自身渠道外,啟辰很大一部分是借用了東風日產的銷售渠道。而獨立之后,無疑又是另一翻場景了,高額的渠道建設成本又是擺在啟辰面前的一個難題。
【結語】不過,針對可能預見的種種問題,啟辰也表示了充足的信心。據悉,在2017年,啟辰將在產品研發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拓展產品線,并在未來五年密集推出8款新車,以完善其產品矩陣。總而言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啟辰未來的發展道路如何,還需時日觀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