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今天要說到的威馬汽車為例,在造車6年,連續推出EX5、EX6 Plus、W6三款覆蓋15~25萬元主流區間的智能純電SUV之后,如今又發布了首款全場景智能純電轎車M7,完善了轎車+SUV的雙線布局。行駛至新能源發展的快車道,威馬M7能否成為銷量收割者?接下來,咱們好好分析一番。
超前布局,打造全球首個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
說起威馬M7,就不得不提到威馬Maven這款概念車。2020年北京車展,威馬Maven正式發布,除了前衛、科幻的外觀和內飾設計語言外,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和5G互聯技術都成為了當時輿論關注的焦點。
如今,在Maven概念車基礎上打造而來的威馬M7終于來了,很多小伙伴都在問:“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這事兒會不會出現在威馬身上?
透過威馬M7呈現出來的產品亮點,可以肯定的是,當年Maven概念車驚為天人的各項黑科技,包括700km+的NEDC續航里程,威馬M7基本上完全保留了下來。而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過去了一年多時間,這些黑科技依然是當下車市的天花板。
比如說威馬M7充滿生命活力的“Vitalligent”設計哲學,細長的前頭燈組設計,搭配飄逸的“眼角”線,再加上流暢、運動的車身線條,可謂把Maven概念車的精髓都體現了出來。內飾方面,M7更具顛覆性,它采用了“零按鍵”交互的設計理念,內飾采用極簡線條布局,和外觀的科技范兒很是搭配。
尤其是i-Rota超級旋鈕這項創新化配置,你能想象到它居然是一塊“智能手表”。而基于i-Rota超級旋鈕,能夠實現控制音量大小,調節空調溫度等場景應用。值得一提的是,用戶還可以將它視為情感交互的載體,比如顯示一些圖片、表情、符號等具有趣味交互的內容。
不僅量產車產品力沒跳票,威馬M7還帶來了一個大彩蛋,那就是打造了全球首個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這可是當下新能源車市的首吃螃蟹者。
具體來看,依托于威馬M7兩側翼子板和車頂處配備的3顆自主變焦高精超視固態激光雷達,以及7顆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再加上環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便是32顆頂級的智能駕駛感知硬件,可實時構建車輛周圍環境,為高級別的智能駕駛全面硬件賦能。
在這里重點說一下這3顆激光雷達,也正是因為它們,威馬M7被親切地稱為“獨角獸”。這3顆激光雷達采用了領先的MEMS固態激光雷達技術,更加安全、可靠,能耗也大幅降低,同時可實現刷新幀率和分辨率的自我調節,滿足城區、高速等不同場景下的感知需求。
與此同時,威馬M7還配備了全球頂級的智能駕駛算力平臺,依托于4顆最新的Orin-X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能實現最高達1,016TOPS的算力。正是基于此,威馬M7率先實現了“全場景泊車-城區道路-城際高速”用車的智能化場景全覆蓋。也就是其一直在強調的第一個title——全場景智能駕駛。
再來看M7另一個強調的title,全場景智能交互。基于Vitalligent 設計理念,M7做到了智能“感知”和“交互”,即把車子變成了車主一個交心小伙伴,變得有血有肉,會揣摩車主的心思。比如M7通過UWB超寬帶通信技術實現了全車360°感知、定位用戶,當它識別到用戶有開啟后備箱的需求時,就會自動為用戶開啟后備箱尾門等。
毋庸置疑,將全場景智能駕駛和全場景智能交互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全球首個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這也是威馬創始人沈暉一直闡述的威馬M7核心智能理念,即智能=生命感。
科技普惠,堅持做困難但正確的事
威馬M7的到來,其實是“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必然結果。
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鳳凰,儀表非凡,為百鳥之王也。自古以來,鳳凰最樂于棲在梧桐之上,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這一說。
無獨有偶,對于視客戶關系為當下及未來最重要資產的新能源車企來說,要想吸引越來越多的“金鳳凰”(消費者),就要認認真真的栽好每一顆“梧桐樹”,更重要的是,要時刻養護、澆灌,付諸時間和精力,如此下去才能根深葉茂。
威馬造車6年,一直堅持做困難但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以純電動車核心的三電實力為例,威馬自創立伊始便堅持自主、正向的研發路線,包括“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等領域。同時,威馬也積極構建全產業鏈人才體系,其中,研發人員數量已占到集團總人數的三成以上,軟件、硬件人才比例達到了1:2。
再比如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表示代工模式是最優選擇時,威馬獨自選擇了自建工廠這條路。雖然這條路注定了不少艱辛,但相比代工的風險及不可控性,威馬最終還是走了過來,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為數不多掌握自主權的典范。
以及威馬M7釋放出來的全球首個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先進行前瞻性的高階的智能駕駛能力和開創性的智能交互設計,把硬件提前做到L5階段,后期通過軟件的循序漸進升級,從而最先滿足用戶的需求,做到科技普惠。
也正是基于此,威馬這6年,連續推出了EX5、EX6 Plus、W6三款覆蓋15~25萬元主流區間的熱門SUV,在市場上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口碑和用戶基礎,再加上在全國核心城市擁有200多家新零售網絡渠道,累計銷量超過7萬輛,完成11輪融資,融資總額近350億人民幣。毋庸置疑,這些都可以看做這6年它栽下的“梧桐樹”。
能夠堅持做困難且正確的事,會發現越到后面越容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樹底下好乘涼,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沒錯,威馬這6年栽下的“梧桐樹”,為威馬M7做了很好的賦能,使得它出生便含著金湯匙,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著技術、研發和先進制造做背書,自然能看得更高更遠,也能以更快的速度成長。
更進一步來看,放大到整個國家和社會而言,這種科技普惠其實也和共同富裕不謀而合,也就是推動廣大中低收入群體向上躍升,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而有意思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也正加速從“啞鈴型”向“紡錘型”完成結構轉變。根據IHS Markit調研數據顯示,未來十年內15-25萬元主流新能源產品市場滲透率將從3%增長到40%,而在2030年15-25萬元主流市場將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作為有價值的創業者,威馬不計成本地選擇最費力氣的方式,寧愿多花費精力,也要讓消費者以最低的成本感受到高科技的魅力。因為高科技只有進入主流消費市場,讓老百姓用得爽,用得起,才不顯得曲高和寡,才有它存在的最大意義。
雙線驅動,“SUV+轎車”戰略成型
對于威馬而言,M7的到來,不僅新增加了一款車型這么簡單,而是打下了M大師系列轎車的第一顆樁,同時也象征著威馬“SUV+轎車”戰略成型。站在宏觀角度來看,這預示著威馬進入了企業發展的新階段,對于提升威馬在新能源車市第一梯隊的意義不言而喻。
縱觀整個新能源車市,從最初的政策推動到現在的市場引領,目前能做到兩條腿走路的車企,特斯拉和比亞迪是為數不多的兩個,剩下的都是偏科生。理想就不用說了,靠理想ONE一條腿走路,蔚來雖有ET7,但市場表現還有待觀察,小鵬P7表現優秀,但布局SUV市場的G3多少差強人意。
更進一步來看,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點當年燃油車市場發展的路子,即自主品牌趕上了SUV發展的紅利,在SUV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在轎車市場,卻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車型,沒有辦法搶合資品牌的市場。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并非他們不愿意嘗鮮新能源汽車,而是可選擇的少之又少。如同一個“啞鈴型”的市場構成,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是兩個極端,一個主打城市代步車,用極低的價格來收割年輕白領;另一個則售價比肩豪華燃油中型車“34C”,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想要擊敗Model 3的車型開始逐步進場,諸如小鵬P7、蔚來ET7,但對于消費者來說,痛苦之前是存在的,因為可選擇的范圍還是不多。
如今,威馬M7來了,它就是要打破大家的需求焦慮。而事實上,威馬M7還的確有這個實力。就拿其和蔚來ET7的直觀產品力對比來說,僅就這種類型車型最關注的智能駕駛而言,威馬M7擁有的3顆激光雷達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換句話說,這就是威馬一直主張的科技普惠的魅力,這家新勢力車企的思路并非是單純的和對手軍備競賽,看看誰的數據漂亮,誰的車內屏幕大。威馬的思路是在主流大眾價位基礎上,讓廣大消費者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從而讓出行變得更智能、更便捷。
這里也呼應了上文所說的,一直堅持做困難但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在威馬進入“SUV+轎車”雙線布局時代之后,堅持這個正確的方向向前走,企業提升的速度會較以往更快,保不齊還會是幾何級的增長。這一點,我們拭目以待吧。
【結語】據官方消息透露,M7將于2022年內實現量產交付。可以預見的是,鑒于轎車針對的出行場景集中在城市,對于落地全場景智能駕駛和全場景智能交互,乃至最終的全場景智能移動空間,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土壤。在SUV板塊闖出一片天之后,M7會將威馬的夢想進一步的落地,而SUV+轎車的雙輪驅動下,固然要比單腳走路要更好。所有的這些,都讓業界對于威馬的未來更為期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